最新发布|订机票/酒店|今日推荐

当前位置: 主页 > 旅游资讯

扬州运河位置(扬州运河枢纽)

发布时间:2023-06-28 20:59

扬州运河枢纽

隋炀帝运河,开通目的:修运河是劳民伤财的举动,是炀帝的功绩,是暴政。加强对东南方的统治、沟通南北经济、加强华北地区的军事力量。大运河开凿,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但成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加强了南北联系,对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至今仍造福人民。运河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政治上,隋政府为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需要一条南北向的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地位作用:隋运河以洛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邗沟)、江南河四段。接五大水系黄河,长江,海河,淮河,钱塘江,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工程之一。运河长度,世界首屈一指,河道水深、宽度、通航能力--是最大的。运河开通,“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唐皮日休曰:“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皮子文薮·汴河铭》)。《汴河怀古》(皮日休)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大运河如同长城,饮誉世界,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城市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迅速繁荣;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中央集权稳定

扬州运河枢纽站在哪里

“九省通衢”是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的别称。

江苏淮安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位居古淮河(废黄河)与中国大运河的交点,与运河相伴相生,拥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明清两朝,淮安是中央政府的漕运指挥中心、河道治理中心、漕粮转运中心和淮北食盐集散中心。尤其是1415年清江浦开埠后,由于南北运河运力不同,江南物资船运抵清江浦改为车马陆运,大量的北方人士乘车马抵清江浦换乘船只南下,清江浦成为转运的枢纽城市,因而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别称。

2014年以来淮安市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重现“九省通衢”的交通枢纽地位。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九省通衢

外文名

Qingjiangpu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

320812

历史溯源

明清时期,帝国对江南的物质需求越来越多,“天下财赋,半出江南。”为了能让这些财赋源源不断、安安全全地运抵皇都,明清两朝将漕运总督府和河道总督府设在淮安,一个负责水陆运输,一个负责治水。淮安由此成为中央政府的漕运指挥中心、河道治理中心、漕粮转运中心和淮北食盐集散中心。明清两朝将国家的两个部委设在淮安,可见淮安在这条南北“生命线”上的重要地位。

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漕运总督陈瑄疏浚沙河故道,清江浦由此诞生。陈瑄建立全国最大的内河漕船厂,厂房工棚达23里,集中了6000多精良工匠,在其后55年间共造船27332艘。明、清时期,每当漕运时节,“帆墙衔尾,绵亘数省”,入京漕粮一年达600万担,居天下强半。

南船北马

可无论这些驻淮的河道、漕运大员们如何治理,以淮安为界,大运河的南北漕运能力是非常悬殊的。江南源源不断的物资船运抵清江浦后,无法继续北上,只有改为车马陆运(乾隆间在淮安设马号,北达京师,计程“一千八百六十四里,为站有十八”);大量的北方人士乘车马抵清江浦,换乘船只优游南下。清江浦“南船北马”局面再度形成,并且更加繁盛。“船一靠岸,千车万担”(光绪丙子《清河县志》),清江浦的石码头被称为“九省通衢”而名扬全国。此时的淮安,扼漕运、盐运、河工、榷关、邮驿之机杼,进入历史上最为鼎盛时期,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线上的“四大都市”。

诗词选集

吟清江

清·范冕

袁浦名邦记胜游,依稀风景似扬州。

洋桥东接西流水,越闸南通北草楼。

斗姥宫前都府巷,奎星阁下状元沟。

九省通衢[江苏淮安清江浦的别称]

无边风景芦花荡,九省通衢石码头。

当代发展

黄河北徙之后,漕运改海运,运河失修,淮安的水上交通优势渐失。一些有识之士便动起了陆路交通的念想——修筑铁路。根据考证,清江浦是晚清时洋务派首选的修建铁路之地。[1]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原来依靠运河成为“九省通衢”的淮安一直没有建成通达全国的铁路,在近代衰落下去。

近年来淮安市不断加大对交通建设的投入,力争打造新的“通衢之城”,成为长江三角洲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2014年,淮安有轨电车1号线于当年开工,串联淮安市区。

2015年,连淮扬镇铁路、徐宿淮盐铁路相继开工建设,两条客运专线预计于2019年建成,将在淮安交叉,使淮安接入全国高铁网络。宁淮高铁、临淮高铁、淮蚌高铁等也相继列入规划。

2007年,淮安港在苏北运河第一个开通港口集装箱运输,目前已形成淮安新港、南港两个规模化的集装箱专用作业区、4个千吨级集装箱泊位、10万平米专用堆场。淮安港年吞吐量占江苏省内河集装箱吞吐量四分之三份额,在全国内河港口中处于领先地位。

淮安涟水机场

2010年,淮安涟水机场通航,2015年正式成为一类开放航空口岸,可开通国际航线。

淮安积极建设物流中心,打造成立足苏北,辐射鲁南、豫东、皖北地区,服务长三角的区域性重要物流枢纽城市。

扬州运河规划

早在2400多年前,吴国为北伐齐国争霸中原,在江苏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引长江水入淮的运河(称邗沟),以后在这基础上不断向北向南发展、延长尤其经隋朝和元朝二次大规模的扩展和整治,基本上完成了今日京杭运河的规模。京杭运河的许多河段是利用原来的天然河流和湖泊,部分河段是人工开挖的,运河水流主要从沟通的天然河道中得到补给。

到隋炀帝(杨广)时,据说炀帝为了到扬州看瑶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阴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阴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

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便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京杭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

十九世纪海运兴起,以后随着津浦铁路通车,京杭运河的作用逐渐减小。黄河迁徙后,山东境内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淤成平地。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境内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运河的荒废、萧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写照。

解放后部分河段已进行拓宽加深,裁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古老的京杭运河将来还要成为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

扬州运河快速通道规划

大运河淮安至扬州的这段运河,又叫淮扬运河,全长一百八十公里左右。这条运河历史悠久,古代叫邗沟。在隋朝隋炀帝为了到扬州方便,而开挖了举世瞩目的京杭大运河,但也让古代的扬州走进了历史的繁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扬州。今天一条运河连接的淮安扬州,更是经济不断发展,必将再创辉煌。

扬州市运河

淮安至扬州的淮扬运河又叫汉沟、澧渠、曲水、汉江、中都水、嘟嘟等。淮扬运河是人工运河,是指江苏省淮安市至扬州市的河流,全长170多公里。同时,淮阳运河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淮扬运河是中国大运河中最早开凿的运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86年王武夫差开凿的韩沟。古代汉沟的发掘,在中国东部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淮安、扬州由此诞生。

隋朝初期,汉沟经常堵塞。当时,韩沟相当长的河道是平的,不流动,受堰坝控制。从淮安到扬州的水上旅行花了四五天。605年,杨迪皇帝对旧汉沟道进行了疏浚和扩建,并将其改名为山阳渡

扬州大运河起点和终点

元朝政府陆续修凿完成的京杭大运河全长3000余里,北起大都,南达杭州,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流域。元代大运河除对当时的统治集团提供便利外,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也为明清运河的畅通以至现代大运河的水运条件奠定了基础.

扬州运河段

隋朝大运河共分为4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征发河南、淮北100多万士兵、民夫,开始开凿通济渠。通济渠北起东都洛阳的西苑,南到安徽的盱眙。它引谷水、洛水入黄河,进入黄河后,利用黄河的一段河道,到达板渚(今河南汜水东)。从板渚再引黄河水南流,使河水进入睢水。睢水经中牟、开封、陈留、高邮、泗县,入泗水,而进淮河。这段运河是利用古代运河渠道,加以拓宽,所以从当年3月开工,8月完成,2000里的渠道只用了100多天。

淮河与长江之间,隋朝以前有邗沟相通,邗沟北起山阳南到江都(今扬州)。邗沟在隋以前,多次改道,河道狭窄,根本无法通行大船。隋文帝开邗沟,只是整治了邗沟入淮水的水口,并没有彻底清理河道。隋炀帝征发10余万士兵和民夫,把旧有的邗沟拓宽取直,从山阳直达扬子(今仪征),从而直通长江。

公元608年,开凿永济渠。这段主要是利用自然的河道,沟通沁水和淇水,引沁水入淇水,在涉县北部会合,一直北流到天津入海。永济渠就是利用这条天然的水道向北伸展,然后入水定河,北达涿郡(今北京通县)。

公元610年,隋炀帝下令开江南河。江南河北起京口(今江苏镇江)南到余杭(今杭州)。隋朝以前,长江以南已有不少小运河,这次开河就是利用旧日的小运河,加以拓宽。然后引长江水,穿小运河,绕过太湖,直达杭州。至此,大运河全部开通。

建造这样规模宏大的工程,劳动群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隋炀帝强征几百万民工,要他们带着工具和口粮,去开挖运河。男人不够,就以妇女补充。恶劣的劳动条件,严苛的官吏监督,使饿死累死的民工不计其数,其中十分之四五的民工惨死在运河工地上。当时有个督工的将军名叫麻祐,非常残暴,谁做慢了,就用棍子毒打,人们把他看作吃人的妖魔。沿河地区的小孩哭闹,只要一听大人说:“麻祐来了”,就吓得立即止住了哭声。谁知在那些岁月里有多少农家的田园荒芜了,有多少妻子成了寡妇,婴儿成了孤儿,挣扎在死亡线上!繁徭重役的可怕,竟致使不知多少人忍痛砍下自己的手足。伤残者可以避免役死他乡,故而被称作“福手福足”。

隋炀帝在修运河同时,还下令在两岸筑起御道,种上杨柳树。从长安到江都,沿途建造离宫40多处。他派人强征民间美女住在离宫,备其淫乐。大运河筑成后,隋炀帝率领文武百官以及和尚、道士、尼姑,还有皇族家眷、宫女奴婢,乘坐数千艘大船到扬州看“琼花”。巡游船队首尾相接,长达200里。隋炀帝乘坐的那艘最大的龙船,就有200尺长,4丈5尺高,船上还盖了4层的宫殿,100多间房子。每个房间里都有宫女。岸上有8万多名纤夫拉船,卫士沿途保护,隋炀帝一次又一次巡游。每到一处,几百里之内的州县,都要“贡顿献食”。最多的一州要送100多车。而且,饭菜都是山珍海味,美食佳肴。他们吃不了就投到大运河里。隋炀帝对献贡丰厚的州县官吏加官提职,对稍不如意的就免官降职、甚至砍头。因此,地方官吏为升官发财,拼命搜刮百姓。社会阶级矛盾急剧尖锐起来。隋朝很快就在农民起义浪潮中灭亡了。

扬州运河枢纽最新消息

江都水利枢纽(JiangduWaterControlPro-ject) 长江水北调水利枢纽工程,中国最大的引江枢纽工程,简称江都抽水站。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境内,位于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尾闾芒稻河的交汇处,工程始建于1961年,至1977年建成,它既是江苏省江水北调的龙头,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是一项灌溉、排水、通航、发电的综合利用工程。

扬州运河起点和终点

古运河

扬州段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现在扬州境内的运河与2000多年前的古邗沟路线大部分吻合,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则完全契合,从瓜洲至宝应全长125公里。其中,古运河扬州城区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约30公里,构成著名的“扬州三湾”。这一段运河最为古老,可谓历史遗迹星列、人文景观众多。

扬州的大运河

扬州古运河游从瓜洲至宝应全长125公里。在这条运河线上,留下了历代著名文人墨客大量的诗文名篇,这段运河历史遗迹星列、人文景观众多。运河哺育了扬州,是扬州的“根”。 在这段运河的沿岸,有琼花观,高旻寺,水斗门,东关古渡,瓜洲古渡锦春园、高旻寺行宫御园,个园以及汪氏小苑等,文峰塔。在这条运河线上,留下了历代著名文人墨客大量的诗文名篇。在运河绵延千里的岸线上,扬州与运河的兴衰息息相关。

扬州运河核心功能

扬州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是隋炀帝开始修建的。

CopyRight 2023 鼓浪屿旅游 www.59236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闽ICP备14012035号-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