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订机票/酒店|今日推荐

当前位置: 主页 > 旅游资讯

敦煌的地理位置(敦煌的地理位置是)

发布时间:2023-08-09 06:01

敦煌的地理位置是

准确地说,是敦煌雅丹地貌,不是地质地貌。雅丹地貌,距敦煌市区180公里,处在罗布泊边缘,距原子弹爆炸核心点直线距离不过一二百公里。雅丹地貌,形成上万年之久,是由大自然”雕刻”而成,阵势庞大,景观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看后,顿觉大自然的伟大。

雅丹景区,属敦煌西线游景区。途中经过,敦煌古城、西千佛洞、阳关、玉门关、汉长城等景点,往返需要一整天时间。时间充裕的朋友,在领略了莫高窟的博大、月牙泉的神奇后,可以西线游,感受历史景观的厚重,在唐代诗人伟大诗境中结束敦煌行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敦煌地理知识

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所辖县级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省(区)的交汇处,总面积3.12万平方千米。

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有闻名于世的“敦煌石窟”和“敦煌壁画”,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均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敦煌 地理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全市总面积3.12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1400平方公里,仅占总面积的4.5%,且被沙漠戈壁包围,故有戈壁绿洲之称。

重要性:

敦煌莫高窟完整保存了大量北魏至宋代各时期的壁画、雕塑、文献,集西域佛教文化和中原儒家文化之大成。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历史研究、文献研究、宗教研究价值。由此产生了一门专业学科——敦煌学。

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西部,历史上是中、西交通要道,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西文化汇集之地,印度佛教最早由此传入中国内地。

敦煌在哪个地形区

风蚀地貌是指风力吹蚀、磨蚀地表物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风蚀地貌的主要类型有:①风蚀石窝。陡峭的迎风岩壁上风蚀形成的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的小洞穴和凹坑。大的石窝称为风蚀壁龛。②风蚀蘑菇。孤立突起的岩石经风蚀作用而成的蘑菇状岩体,又称石蘑菇、风蘑菇。③雅丹地形。河湖相土状堆积物地区发育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相间的地貌形态。雅丹是中国维吾尔语,意为陡峭的土丘,因中国新疆孔雀河下游雅丹地区发育最为典型而命名。其发育过程是:挟沙气流磨蚀地面,地面出现风蚀沟槽。磨蚀作用进一步发展,沟槽扩展为风蚀洼地;洼地之间的地面相对高起,成为风蚀土墩。④风蚀城堡。水平岩层经风蚀形成的城堡式山丘,又称为风城。多见于岩性软硬不一(如砂岩与泥岩互层)的地层。⑤风蚀垅岗。软硬互层的岩层中经风蚀形成的垅岗状细长形态。一般发育在泥岩、粉砂岩和砂岩地区。⑥风蚀谷。风蚀加宽加深冲沟所成的谷地。谷无一定的形状。风蚀谷不断扩大,原始地不断缩小,最后仅残留下一些孤立的小丘,即风蚀残丘。⑦风蚀洼地。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蚀所形成椭圆形的成排分布的洼地。较深的风蚀洼地如以后有地下水溢出或存储雨水即可成为干燥区的湖泊。

敦煌的地理位置是( )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全市总面积3.12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1400平方公里,仅占总面积的4.5%,且被沙漠戈壁包围,故有戈壁绿洲之称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敦煌的由来和地理位置

蒙古一词其实是读芒勾,蒙语也是。芒勾既是苗族自称,又是最重要的神邸。苗蛮另一个支系O2也存在芒勾一词。比如泰国首都曼谷就是,泰语里芒勾是龙的意思,而龙是风的意思。泰语称苗族为蒙。在西双版纳以及缅甸、老挝掸族地区,地名为勐什么非常多,版纳就有勐腊、勐海等。掸族就是泰族,目前也能确定其为商末周初从中国长江流域南逃的,就是殷商的主体民族,商族。他们与O3是一个集团后代,都属于帝尧集团。老挝境内竟然还有楚国的偏髻发型。

芒勾其实青帝伏羲太昊的祭司名称勾芒的反念。可见祖先追忆最早是到了伏羲氏,风姓。泰语把风称作龙也就合理。为什么反念,这其实是古代常见的一个现象。应该是源于帝尧和帝舜两个左右集团的斗争,反念表明的是势不两立。比如帝鸿氏混沌反念就是敦煌,比如契丹耶律反念就是黎越、礼乐等等。

当年陶寺人战败被发配敦煌地区,变成了西戎牧羊人。他们就是北三苗了。北三苗于周秦时代返回中原,就是形成了汉族主体。没有返回的入藏成藏族,入东胡成蒙古。目前汉族戏曲服饰里还能找到藏式装束。其实西部有很多概念是混淆的,比如西戎、黄匈奴以及其中一种羌人,都是北三苗。没有返回的北三苗与部分白匈奴以及别的部族被汉朝击败,逃向东北、外兴安岭地区与东胡就逐渐融合出蒙古。蒙古之所以叫蒙古,可见黄匈奴,也就是与汉族同宗的北三苗在其中的地位和分量。虽然外蒙古O3不占多数,只是第二数量的群体,但光蒙古芒勾一词就足以表明了。再加上牛头饰、青色等等源自北三苗的文化,都可以改变我们对蒙古的传统认知。东胡通古斯属于帝舜体系大鲧后裔北逃的结果,C系是混过血的矮黑后代,跟随O1跟随民族,与属于帝尧的北三苗还是对立者。但很多事就是这样,这就是历史。

敦煌的地理位置是哪里

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东经92°13′~95°30′,北纬39°40′~41°40′。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旅游服务业次之,敦煌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公元前111年,汉朝正式设敦煌郡。古代人一般用汉语字面意义来解释“敦煌”地名,如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但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敦煌”的词源不是汉语。一般认为,《山海经》中记载的“敦薨”即是敦煌最早的称呼,而“敦薨”或敦煌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至于是哪个民族,则是众说纷纭。日本学者藤田丰八考证说,敦煌可能是都货罗(Tokhara)译音,而都货罗也就是当时居住在敦煌、祁连间的月氏人;中国学者岑仲勉认为敦煌的词源是“桃花石”(Taugas);王宗维认为“敦薨”或敦煌为“吐火罗”的音译,并推断敦煌为吐火罗人居住的故地;李得贤则认为敦煌为古羌人语言“朵航”(义为诵经地或诵经处)的对音。总之,“敦煌”地名的词源为汉朝以前的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之汉译,这点应是没有疑问的。

敦煌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早在原始社会末期,中原部落战争失败后被迁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以狩猎为主,开始掌握了原始的农业生产技术。

夏、商、周时,敦煌属古瓜州的范围,有三苗的后裔,当时叫羌戎族的在此地游牧定居。在敦煌地区发现游牧民族留下的许多岩画。

战国和秦时,敦煌一带居住着大月氏、乌孙人和塞种人。后大月氏强盛,兼并了原来的羌戎。战国末期,大月氏人赶走乌孙人

敦煌位于什么位置

答: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敦煌的地理位置是什么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全市总面积3.12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1400平方公里,仅占总面积的4.5%,且被沙漠戈壁包围,故有戈壁绿洲之称。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有座鸣沙山,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就是闻名世界的莫高窟、西千佛洞,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一直以精美的壁画和形象的塑像闻名于世,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它位于河西走廊西端,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千年凿窟造像和不断修绘,形成了南北全长约1.6千米的宏大石窟群。

莫高窟现存洞窟、壁画、彩塑,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莫高窟南北长约1.6千米,上下排列5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

敦煌的地理位置为什么很重要

敦煌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明显的特点是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

而莫高窟能保存至今最大的原因就是干燥。彩绘文物保存最大的敌人,一是水二是光。各种水活动包括渗流水、毛细水等会使壁画表面泛碱、空鼓、起翘、剥落,还会引发各种微生物病害。阳光则会使颜料层发生光氧化、光老化。

莫高窟壁画位于室内,避光,同时气候干燥,因此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CopyRight 2023 鼓浪屿旅游 www.59236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闽ICP备14012035号-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