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订机票/酒店|今日推荐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旅游

青岛海军招待所的位置(青岛海军司令部地址)

发布时间:2023-08-18 17:55

青岛海军司令部地址

截止2014年5月,高港区下辖4个乡镇(永安洲镇、大泗镇、白马镇、胡庄镇 )和3个街道办事处(口岸街道办事处、刁铺街道办事处、许庄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驻口岸街道。

高港区,是江苏省泰州市下辖区。位于泰州市市区南半部,濒临长江,北连泰州市海陵区,东接姜堰区、泰兴市,西临扬州市江都区,南与扬中市隔江相望。城区中心坐标为北纬32°19′06″、东经119°52′33″。

高港区总面积286.83平方千米,总人口262905人(截止2012年末),高港区下辖4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

高港区是泰州市区的南大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高港区境内有长江港口泰州港、南水北调枢纽工程引江河和泰州长江大桥。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高港区境域在周秦时代即为海阳(今泰州)邑地。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为海陵县地。有史记载追溯至五代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清康熙《扬州府志》云:“南唐析济川镇置泰兴县,创治于柴墟。宋初徙治延令村,是为今县治。”柴墟是口岸的古称。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岳飞任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因泰州无险可恃退保柴墟,在南坝桥大败金兵。绍兴十年(1140年),泰州的治所曾一度移至泰兴沙上即临江的柴墟。

元末,徐达为进攻泰州,自境内大江口开浚河道直至泰州南门。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泰州至泰兴的驿道经过境内,并设刁家渡铺、口岸铺。明代,口岸成为泰兴的西北重镇,先后建有口岸察院、口岸公馆等。

清代在口岸设巡检司,所治范围为泰兴县的西北片。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泰兴全县分为四辖,口岸巡检司所治地域为“口辖”。口岸逐渐发展为长江东北岸的一个重要港口和物资集散地。民国时期,高港区境各乡镇分属泰兴、泰县,以泰兴居多。

民国38年(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副政委粟裕等,率司令部直属队抵达白马庙(今高港区白马镇),设立东突击集团渡江作战指挥部。4月23日,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委。白马庙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

1997年8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泰州市高港区,经省政府批准,将原属泰兴的口岸、刁铺、田河、许庄、永安洲5个乡镇以及姜堰的白马、野徐两乡镇划归泰州市高港区管辖。

2006年,泰州调整市区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口岸镇,以其原辖区域设立口岸街道办事处,辖6个居委会、25个村委会。撤销刁铺镇,原辖区域调整后,设立刁铺街道办事处,辖3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设立许庄街道办事处,辖1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原柴墟街道办事处和环溪街道办事处相应撤销。

2008年区划调整,辖口岸、刁铺、许庄3个街道及永安洲、野徐、白马3个镇,代管泰兴市胡庄镇、姜堰市大泗镇及两市部分行政村,野徐镇2个村、白马镇1个村划归泰州市周山河街区代管。2008年,将泰兴县胡庄镇划归高港区代管;泰兴县宣堡镇的赵王、乔杨、明河、钱赵、管营、孔桥、蔡庄7个村划归高港区代管,隶属许庄街道办事处;泰兴市第二捕捞公司划归高港区代管,隶属永安洲镇,领导关系归高港区农委;姜堰区大泗镇划归高港区代管。

2009年区划调整,辖口岸、刁铺、许庄3个街道及永安洲、白马、胡庄、大泗4个镇,许庄街道2个村划给野徐镇,调整后的野徐镇及刁铺街道部分村组划归泰州经济开发区代管。

截止2014年5月,高港区下辖4个乡镇(永安洲镇、大泗镇、白马镇、胡庄镇 )和3个街道办事处(口岸街道办事处、刁铺街道办事处、许庄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驻口岸街道。

高港区位于泰州市市区南半部,濒临长江。北连泰州市海陵区,东接姜堰区、泰兴市,西临扬州市江都区,南与扬中市隔江相望。高港城区中心坐标为北纬32°19′06″、东经119°52′33″。高港区总面积286.83平方千米。其中,主城区东至东环路,西至南官河,南至人民路,北至宁通高速,建成区面积13.70平方千米。

高港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7.4℃。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281毫米,全年无霜期220天。春季晴雨相间,夏季多雨炎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多晴冷天气。

2012年年末,高港区户籍总人口262905人。其中,男性133412人,占人口总数的50.75%;女性129493人,占人口总数的49.25%。人口密度为917人/平方千米。高港区有少数民族30个,共603人,占总数的0.25%。

青岛海军军区

石云鹏个人资料

别名:未知

外文名:未知

性别:男

国籍:中国

身高:163cm

体重:未知

民族:未知

星座:天秤座

血型:O型

出生日期:1996年10月23日

出生地区:中国北京

职业:演员

毕业院校:未知

经纪公司:未知

石云鹏介绍:

著名童星,出演电影《暖情》、《这么近,那么远》、《亲娘后妈》、《未来警察》、电视剧《大汉巾帼》、《身边的故事》、《错爱》、《大工匠》、《女人不哭》、《别忘了爱自己》、《良心无悔》、《风车》、《大时代》等。

石云鹏个人生活:

唱歌;游泳;画画;轮滑;看书;吹口琴;跑步;骑单车;喜爱动物;酷爱话剧

石云鹏获奖经历:

获奖记录

儿童电影节

2005第五届儿童电影节"最受蓉城观众喜爱童星奖(获奖)

搜狐电视剧盛典

20122011年搜狐电视剧盛典新人奖风车(提名)

亚洲太平洋影展

2004亚洲太平洋影展最佳电影奖暖情(获奖)

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

2004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暖情(获奖)

中国电影华表奖

2004华表奖优秀电影暖情(提名)

石云鹏大事记:

演艺经历

2004年,与宋运成主演情感片《暖情》,获得第五届儿童电影节“最受蓉城观众喜爱童星奖”。

2005年,出演冯远征、徐帆主演的情感剧《错爱》,在剧中饰演童年时期的男主角谢晓涛。

2006年,与孙红雷、陈小艺、刘佩琦合作主演情感剧《大工匠》,在剧中饰演杨老三的儿子杨宝亮,与孙红雷饰演一对父子。

2007年,出演刘松仁、宣萱主演的TVB时装剧《岁月风云》,在剧中饰演童年阿硕;同年,出演田海蓉、邓超、姚芊羽主演的都市情感剧《女人不哭》,在剧中饰演少年子华。

2008年,与郑佩佩、午马合作主演家庭轻松喜剧《家有儿女新传》,在剧中饰演男主角唐小龙。

2009年,与郑佩佩、萨日娜合作主演家庭伦理剧《贤妻良母》,在剧中饰演陈建业;同年,与刘德华、徐熙媛、范冰冰、徐娇合作主演科幻警匪电影《未来警察》,在剧中饰演男主角周志豪的徒弟霍金华,与刘德华饰演一对师徒。

2010年,出演张国立、牛莉、种丹妮主演的家庭情感剧《养父》,在剧中饰演楼志军的养子楼小新;同年6月,参加湖南卫视益智类节目《以一敌百》的录制;同年,出演陈宝国、冯远征、姜宏波主演的年代情感剧《钢铁年代》,在剧中出演少年金虎。

2011年,出演段奕宏、高虎、蒋勤勤主演的商战剧《大时代》,在剧中饰演少年陈顶天;同年,出演孔笙执导的电视剧《风车》,在剧中饰演少年梁尘。

2012年,凭借电视剧《风车》中的少年梁尘获得“2011搜狐电视剧盛典”最佳新人奖提名;同年,出演王千源、陶虹主演的家庭情感剧《买房夫妻》,在剧中饰演少年兰小成。

2013年,与井凌潇合作主演微电影《素面人家》;同年10月,参加北京卫视访谈类节目《大戏看北京》的录制。

2014年,出演刘家成执导的年代情感剧《我的二哥二嫂》,在剧中饰演少年周全。

2015年,与刘涛、蒋欣、祖峰合作主演职场女性剧《欢乐颂》,在剧中饰演背圆周率的自闭症少年安小明。

2016年,与黄轩、窦骁、周一围合作主演由曹盾执导的魔幻题材古装神话剧《九州?海上牧云记》,在剧中饰演少年穆如寒江。

青岛海军总部地址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位于李沧区四流中路2号,面临胶州湾。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坐落在景色秀丽、气候宜人的海滨城市—青岛,是一所以军官岗位任职教育为主体、军官教育和士官教育并存、兼有研究生教育的任职教育院校。

该院创建于1950年,经过50多年的建设,已具备了较强的办学实力和水平。现有正、副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数百余名;先后有数十人被评为全国、全军、海军优秀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军队院校育才奖。

扩展资料

学校简介: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拥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校区占地70余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拥有教学实验楼2栋,总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

另有一栋1.3万平方米新建综合办公楼,有实验室、教练室、网络教室和语音室共100余间,有一座60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并建有一座标准田径运动场,营院环境优美,是青岛市“花园式单位”。现任主任:刁军,海军大校政委:骆常双,海军大校。

青岛海军司令部地址电话

“福建舰队”,其中包含有两艘驱逐舰,三艘护卫舰,以及三艘坦克登陆舰,是我国海军的重要战备力量。

所谓“福建舰队”并不是指我国在福建成立了一个舰队,而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多款舰艇与福建产生了各种联系,因此在命名中采用了福建省多个城市的名称,我们将这些舰艇纳入了“福建舰队”之中。

我国福建舰队现有多艘多款武器装备,比如大名鼎鼎的052D型“中华神盾”驱逐舰,也被大家称之为厦门舰,这是我国正在服役之中的第六艘052D型的驱逐舰。

青岛舰队司令部

他从海底生还

一个普通船员,随着沉船落在海底,苦熬125小时,竟然出现奇迹——

张书通被困海底125小时得救生还,有人说是个奇迹;然而,更为震撼人心的是创造这一奇迹的人们。

黄 海 沉 船

6月18日,黄海大雾弥漫。

这种海上大雾,叫“平流雾”,是海洋的“瘟疫”。它不仅使海面能见度不到二海里,而且能使雷达失灵。

12点35分,正在青岛海区胶州湾海面作业的天津航道局“津航浚102号”万吨挖泥船,大雾中突然被一个疾驰而来的庞然大物——“鲁海15号”集装箱货轮撞翻!

船身在震颤中迅速倾斜下沉!

机敏的电报员立即向青岛、向天津、向北海发出紧急求救信号。

哪料到,倾斜的船体像炒勺翻扣那样,疾速向海底扎去。电报员和一些船员来不及穿救生衣,就被甩入大海。

正在海面上捕捞作业的“鲁捞渔716”船,闻讯第一个驶向出事现场。只见落水的102号船船员们在海水中点点散散地拼命挣扎着。有时,一层海浪打过来,把他们卷进去,复又飘上来,又打下去,个个危险万分。“鲁捞渔716”船员们奋力抢救,费了很大劲,才营救上20名落水船员。

浓雾越来越大,天水一色,什么也看不见。渔船继续艰难地在海面上搜索。突然不远处漂过来一个人。船长吕良桨和大副吕良喜甩出打有活结的绳套,把落水人拉了上来,一看,此人脸色苍白,口吐白沫,肚子鼓得老大。是“102号”船长刘文强。吕良桨立刻命几个渔民轮流给他做人工呼吸。当轮到第四个人做人工呼吸时,刘文强终于“呀”的一声,吐出了胸膛中最后的溺水。然后,很快把他和其他遇救船员用救护车送往青岛港务局医院。

12时50分,海军北海舰队司令部作战指挥部接到“请求海军火速救援”的电话。

13时20分,北海舰队派出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救捞大队”称号的“北救164”潜水工作船,奔赴出事海域。这艘潜水工作船曾抢救和打捞过50余艘国内外沉船。当他们抵达现场时,102号船只露出一点船尾舵和推进器,而且,还在缓缓下沉。 潜水中队队长李俊文急忙跳到沉下去的船底上,用一把铁扳手,用力砸船壳,叩问船内是否有人?在海浪涛声中,他似乎听到船内有人敲击回答。

船还在下沉,潜水员马立水迅速潜入海水中。他在沉船外,拔出潜水刀,“当当当”敲击船体。然后,侧过身来,将头盔紧贴船体,细听船内有没有反响。这样敲了许久,无任何回音。他又游到沉船尾轴处,用10多公斤重的潜水鞋“咚咚”猛踢船体。突然,意外地从沉船深处传来微弱的两下回音:“当!当!”

这两响微音,立即触动了马立水周身的神经。他怕自己听错了,又“咚咚”猛踢了两脚,仔细一听,又传来两声微弱的回音:“当!当!”他再次猛踢了一下,再次传来三声回音:“当!当!当!”

片刻,马立水周身血液都要沸腾了!他立刻用潜水电话向岸上大声报告道:“有活人!有活人!”

北海舰队首长立即命令:“增加援救力量,尽快救出海底活人!”

然而,所有的救援措施在船体下沉时是无法实施的。16名潜水员眼睁睁地看着无情的大海完全吞没了102号船。 这时,雾没散,天又下起雨。茫茫的大海上,雨点一阵紧似一阵。一会儿,山东省副省长李春亭率省交通厅负责人赶来了。

过了一会儿,青岛市市长俞正声赶来了。

又过了一会儿,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马辛春中将、参谋长姜可续少将赶来了。

当天夜里,天津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马占鳌、国家交通部有关负责人相继从天津、北京赶来了。

他们在现场的岸上临时成立了海上救助指挥部,组织了20多艘救援船,在出事现场及其附近反复进行了十几次搜索,在海面又救起10名船员。连同“鲁捞渔716号”船搭救的,共救出31名落水船员。这就是说,“津航浚102号”船39名船员中,8名失踪了。那么,扣在沉船舱中还有几个人呢?

海上救助指挥部的同志彻夜未眠,经研究决定:潜水搭救沉船内的遇险者。

海 底 寻 人

说起海底救人,谈何容易?!

102号沉船是一艘庞大而结构复杂的万吨级工程船。它翻扣海底,船内空间位置颠倒错位,通路统统堵塞,幸存者呆在哪里?即使探知他在何处,又怎能找到?

如果找到了幸存者,又怎使他不致被水溺死而安全地穿过23米深海上岸?

根据世界海难救助史记载,在深水蒙难3天者,救上岸来,无一生存。退一步讲,即使死不了,由于精神的崩溃,亦会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或由于血液含氮严重过量而造成高位截瘫残废。

难题困扰着前来营救的人们!

又一个不眠之夜。海上救助指挥部根据沉船状况、海水流速和气象情况,制定出一套抢险救人的方案:第一步清障找人;第二步请各方面专家共同研究稳妥的出水方案;第三步研究国外有关资料,做好时间短又安全的治疗抢救准备。

目前,最紧要的是找到沉海的船员。

雾茫茫,雨霏霏。在风浪滔天的海面上,清障找人的潜水战斗打响了。

每一次下潜,潜水员都面临着一次生与死的考验。

潜水中队长李俊文身先士卒,第一个潜入海底,在湍急的水流中,奋力游动,向沉船靠近。

他顺着船体探摸着,突然摸到了机舱门。黑暗中,他的眼睛一亮,凭经验发现了气垫层。

气垫层,是指物体在水下由于压力关系形成的一定空间。102号船突然180度翻扣,形成了较大的气垫层,如同突然把空杯子扣入水盆中会出现短时间未进水的空气层一样,可以为幸存者提供喘息之机。

有气垫层,就可能有幸存者。这一发现使李俊文惊喜万分,他忘记了自己拖带的沉重供气管,在机舱门口,杂乱的堆积物卡住了供气管,使他突然进出不得。挣扎中,他的潜水电话线又被割断,无奈,只得返回水面。

气垫层内是否有人?李俊文为自己未能进去看个究竟而后悔不已,上船后,竟趴在床上失声痛哭。

潜水中队政委殷书华又带领4名潜水员下去了。

翻扣倒置的沉船内,不仅黑咕隆咚,而且船里仪器物件都在水中堆积移位,有的铁管倒悬,像一把把悬挂的利剑;有的设备、家具垒罗,堵塞了门窗、通道……每前进一步都十分艰难。他们在黑暗中,凭着微弱的冷光管的灯光,钻到这儿,钻到那儿,到处寻找着遇难的弟兄。

突然,一名新战士的潜水服被角铁割破了,海水立刻灌进来,他呛了两口水。殷书华赶快指导着那位战士自救出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潜水员们心如火焚。要摸遍上千平方米的船舱,他们干一个月也完不成。他们只好暂时上来。

这时,从天津赶来的102号船轮机长凭记忆画出船内各机舱位置图及管路。指挥部决定:先攻辅机舱!

潜水员又下水了。按潜水规定,一个潜水员在24小时内只可下潜一次,20米深处一次下潜时间不能超过90分钟,这是国际潜水极限。然而,我们的潜水员们下潜时间,都超过二三个小时。

3天3夜的轮翻下潜,潜水员已处于极度疲乏当中……

20日20时30分,副中队长娄仁庆穿着75公斤重潜水衣,又一次潜入沉船。他一边清理乱七八糟的“路障”,一边拖带着几十公斤重的供气管和信号绳,在漆黑的船舱中艰难地挪动着。

3个小时过去了,他终于打开了通往机舱的路,又是一阵紧张的搜索,他从水下报告:“辅机舱内没有人!”

负责监听的潜水员也报告:“船内敲打声听不见了。”

具体负责这次救援工作的北海舰队中校大队长李振山的心,一下子收紧了。海底情况瞬息万变,会不会是幸存者精神崩溃,出了什么意外?他看了看表:已是21日凌晨3时55分,102号船翻沉已经60多个小时了。

生 死 搏 斗

正当潜水员舍生忘死寻找幸存者时,一个顽强的幸存者,正在23米深的海底沉船内进行着生与死的搏斗。

这个幸存者叫张书通,37岁,是102号船的电工。

6月18日中午,张书通正在船上休班睡觉,撞船的巨响把他从睡梦中惊醒,他马上飞奔自己的岗位——主机舱,在船倾沉的那几分钟里,他关上水密门,又关好浮力舱。

此时,他已无法进房间取救生衣了,便抓住走廊的栏杆向外走,一把没抓住,被轰然涌进来的海水冲走了……

不知过了多少时间,他醒过来,周围一片漆黑。是命运的安排?还是求生的本能?他发现自己双手紧紧地抓住一根管子,脑袋正好露出水面。他赶紧顺着管子爬到铁架子上,浸泡在海水里的身体冻得瑟瑟发抖,于是便摸到一盘水龙带,缠在身上取暖。

从不远处传来的空气瓶“吱吱”漏气的声音,他判定自己又回到了主机舱。

这里,曾经是他那么熟悉而且热爱的地方,现在却变得如此陌生、恐怖,脚下是海水,水面浮着厚厚一层机油,仿佛随时要张开黑乎乎的大口将他吞噬;周围,没有一点光亮,除了他坐着的铁架子,他不知道还有什么东西可以依靠。平生,他第一次强烈地体味到“孤独”二字的滋味。

人类特有的求生愿望支持着他。“我要让外边的人知道我还活着!”他脱下脚上带有铁头的大头鞋,在船壳上猛敲:“当!当!当!”鞋敲坏了,他又摸到6根电焊条扎成一捆,不停地“当当当”敲着。

陪伴他的只有寒冷、黑暗、饥渴!

敲了停,停了敲,60多个小时过去了,张书通又饿、又累、又冷、又困,但死亡的恐惧使他不敢睡觉。他多么希望能有一团火,一束光亮,或者隔着海水看一看星星,但这根本不可能,周围是无尽的黑暗。

“难道我就这样死去了?我才37岁,生命的火焰正旺的时候,还有多少事要做啊!”他想起温柔的妻子,心里一阵酸痛。

结婚10来年,自己奔波于海上,把孩子、老人,全都推给了她,没有尽到丈夫的职责。他又想起儿子,可爱的小顺顺……他不禁喃喃自语:“不!我不能死!”

当他听到船体外传来回击声时,崩紧的心稍轻松一些:“外边的人一定会找我,这声响就是对我的呼唤!”他在船上学过自救常识,以前又爱看航海杂志。现在,这些知识都有用了。他用力憋住尿,减少热量流失……

希 望 之 光

3天3夜,他坐在铁架子上,没进一滴水,没吃一粒米,也不敢打一个盹儿,那捆电焊条还攥在手里,然而再没有举起它的力量……

正当张书通在海底苦苦等待的时候,素有“水下探摸专家”之称的士官任海明,乘潮汐中最后一次潜水机会,又潜入海底。

沉船内可以容人的各个房间和部位都被找遍了,现在只剩下主机舱。

任海明顶着激流奋力潜入沉船,在船的“天花板”上一点一点往前挪蹭着。他爬过外走廊,蹭过内通道,漆黑的船舱没有一点声响,只有他碰到路障的“叮当”声。他手中举着的冷光管,在水下发出蓝莹莹的光。

突然,他被绊了一下,借冷光管微弱的光亮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具横卧在地的尸体,被一堆仪器压住了。任海明把杂物仪器清理干净,看看遇难者再无生还的希望,又继续往前摸。

此时,他头晕腿麻,再也拖不动身后的供气管了。他只想躺一会儿,歇一下……

“幸存者在等着我。”他咬咬牙,一点儿、一点儿地向前爬。

顺着一根铁管,他发现有梯子,顺着梯子摸过来。

“这里有气垫层!”任海明一阵高兴。

这一发现使任海明浑身又有了力气。为便于观察,他关上头盔里“吱吱”响的供气,不顾会窒息自己的危险,向前摸去。

昏沉沉的张书通,突然听到一阵“咕噜噜”的声响。在这死一般的沉寂的海底,每一点声响都给他带来生的希望,他用力睁开眼睛,在黑暗中看到不远处有一点蓝莹莹的光亮。

“快来救我!”他本能地拼命呼喊。然而,干涩的嗓子发不出一点声音。他想往亮处奔去,可浑身无力,手脚都不听指挥。

“我要让他看见我,一定让他看见我!”张书通心里明白,如果营救的人没有发现他,人们就不会再到这里来了,这是他最后的生存希望。他竭尽全力向亮处爬过去。

爬一寸,就靠近生一寸;挪一点儿,活的希望就大一点儿。他拼尽全力,终于喊出了:“我在这儿!”

任海明欣喜若狂,冷光管微弱的亮光下,他看到一个满身满脸黑乎乎的人,蜷缩在铁架子上,并传来沙哑的天津口音:“我饿……我冷……快救我出去……”

声音通过潜水电话传声器传到“北救164”船上。甲板上沸腾了。大队长李振山马上发出命令:“赶快给水下送食物!”

后甲板上一位战士喊了一声:“以命换命!救出张书通!”这句话立刻被写在小黑板上。后来,这句话竟成了潜水战士们的行动口号!

海底沉船主机舱内,任海明把信号绳固定在张书通附近的铁管上。

张书通嘴唇干裂,浑身颤抖,88小时水米没沾牙,黑暗、寒冷和恐惧的折磨,使他几乎奄奄一息。

任海明抱住他:“你要沉住气,我们马上就给你送吃的,你可得坚持住!”

张书通哽咽着:“好……好……”

任海明心如刀绞,虽然找到了张书通,却不能马上把他救出去。张书通不会游泳,更不会潜水。眼下,他已逐渐适应了深海水下每平方厘米3公斤的气压。如果此刻贸然把他带到海上,几分钟内,他适应不了上面每平方厘米1公斤气压的环境,快速的气压变化,会使他肺脏炸破。

任海明安慰了他一番,又举起冷光管查看这个支撑了张书通3个昼夜生命的环境:张书通蜷缩在主机舱翻过来的狭窄的过桥上,下面是海水,水面漂浮着35厘米厚的黑乎乎的机油。船体倾覆的刹那间,这里形成200立方米左右的气垫。看来,只要及时供给他水、食物、衣服,还可以维持几天。

任海明把手中的冷光管留给张书通,就返回水面了。

在沉船中苦苦煎熬了3天3夜的张书通,终于告别了黑暗。

500比1

海上救助指挥部还在加紧研究营救张书通出水的方案。

李振山以他十多年海上救险的经验深知:能不能把张书通救上来,张书通本人的情绪至关重要。以往的教训中,遇难者在极度绝望中精神崩溃,不能与营救者配合,而导致救助失败不乏其例。

李振山与请来的精神分析学家、海上救捞专家共同分析张书通的处境与心理状态,共同研究稳定他情绪的办法:

给水下送食物、饮水;给沉船内的张书通装上电灯和水下电话;派助理工程师王银桥专门守在电话旁与张书通聊天;潜水员们定时下潜,使张书通感到人下去很容易。

由著名海洋病专家组成的医疗救护小组,在海面上待命:我国首航南极最大的远洋打捞救生船也调来了,海军又调来6艘救生船只,50多名潜水员已做好充分准备。

在胶州湾海面上,军队、地方的500多人为海底一个船员的生命紧张战斗着!

沉船中苦熬了3昼夜的张书通,虽然还不知道这500比1的含义,但在冰冷的水下确实感到了温暖。

他伸出颤抖的手,打开潜水员送来的塑料包,里面有4块巧克力、一小壶生理盐水,还有一张纸条。

张书通喝了几口水,感到有了一点力气,小心翼翼地打开那张被海水浸湿的纸条:

“同志,我是海军的现场指挥员,我们都在这里,一定会把你救出来,希望你要冷静,听从我们指挥……李振山。”

张书通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水夺眶而出,“呜呜”哭了起来。

红色尼龙袋装的衣服又送到水下。

24伏安全电灯为他驱走了黑暗。

面包、香肠、巧克力、水,甚至报纸、杂志,一次次送到海底。

专线电话不时传来助理工程师王银桥亲切的声音:

“你不要太激动。”

“一次不要吃得太多。”

“现在你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

……

李振山也拿起电话机,对他说:“我叫李振山,上面很多人在救你,像你这样的情况我见的多了,救你出来很容易,你放下心吧!”

李振山虽然心里明白,以前这样的情况,还没有救出一个活的人。但是,他竭力想松弛张书通紧张的心,不得不“吹牛”。

只有经历过危难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爱的温暖、情的珍贵。一股热流流遍了全身,张书通的生命重新注入活力。他对着话筒哽咽着:“谢谢解放军,谢谢同志们,你们不要再下来了,我听话,我能坚持住。”

相互理解、相互融通的感情,温暖了张书通,也给水面上的人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6月23日中午,与张书通联系的专线电话突然中断,王银桥急坏了。潜水员下去一看,原来,张书通在500多人的卫护、照顾下,在23米水下感到安全和轻松,刚才他闭上眼睛,睡觉了……

营 救 方 案

找到张书通,并不等于救出他,如何让他安全出水,营救人员面临着又一道难关。

6月22日中午,山东省副省长李春亭、青岛市市长俞正声、北海舰队参谋长姜可续和交通部有关负责人、天津市交委副主任马占鳌等,再次在抢险现场召开紧急会议。

出水,对不习水性、没有潜水经验的张书通来说,绝非易事。现场营救专家们提出两套方案:

一是水下电割开洞,救人出水,这种方法简捷快速;二是顺潜水通路用接力方式引导出水,这种方式路途长,波折多。

两套方案摆在各位领导同志面前,青岛市市长俞正声同意第一方案,舰队司令部也拍来电报:“同意第一方案。”

执行命令,是军人的天职。然而此刻李振山拿着电报犹豫了。

因为,有关专家提出疑虑:水下电割会产生瞬间3000摄氏度的高温,由此产生静电引起爆炸和油气燃烧怎么办?内部气体如何变化?废气进舱把张书通窒息怎么办?

生死攸关,来不得半点含糊。23日凌晨0时15分,李振山乘小艇上岸,敲响了姜可续少将的家门。

听完汇报,少将同意改变方案,然而对第二方案又不无担心。他悄悄问李振山:“你有把握吗?”

李振山回答:“有把握。”

他心想:没把握也没别的招了。

李振山随即在月光中返回现场。

出 水 时 刻

出水的时刻到了。

俞正声市长拍着李振山宽厚的肩膀,郑重地说:“现场指挥是你,所有地方船只都由你调遣,出了问题,责任不要你负,由青岛市承担!”

李振山的心头一阵热辣辣的。同志间那种由衷的信任,使他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他大声发布命令:“准备!”

潜水员赵春波下水,送去为不会潜水的张书通改进的轻潜水装具,并教他如何潜水,如何在水中呼吸,遇到险情怎样自救排除。

张书通学得很认真。

水面上,接力引导出水的准备停当,一切人马装备都是两套。预计从出水到进入救生船上的高压氧舱,一共约15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张书通的生命难以保障。

这真是千钧一发的关头!

23日16时35分,海面流速每小时10华里,在这样的流速中潜水,难度相当大。我国一级潜水员、潜水工程师汤东征,从容地潜入急流中,他肩负拖带引导张书通钻出沉船的重任。

18时03分,汤东征拖着张书通离开主机舱。

18时06分,汤东征在主机舱口,把张书通交给第二救护员殷书华。

18时07分,殷书华抱着张书通顺利出水。

18时08分,救生艇把张书通迅速送往J121远洋打捞救生船的高压氧舱。

进入高压氧舱前后一共用了8分钟。潜水员们冒着自己会因上升过快而导致终生残疾的危险,为张书通的生命抢回了关键的7分钟!

新 的 战 斗

载着张书通和抢救医疗小组的快艇,像一片树叶,在大海中飘摇不定。快艇驶到J121救生船下,数百公斤重的吊塔钩垂下,将快艇“呼”的一下子带上几十米高的甲板。

剥下潜水衣的张书通,眼睛眨了几下,李振山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他拉住抢救医疗小组专家杨安全主任的手:“活着的张书通交给你了,下边看你的……”

杨安全顾不上回答,立即随病人进高压氧舱检查、抢救。

作为海洋病专家的杨安全明白,死神还没有放开张书通。他刚才眨眼睛,只不过是从黑暗的海底上来后,强烈光线的条件反射。

张书通在23米深的海底滞留125小时,身体适应了每平方厘米3公斤气压的环境。他的血液里含氮气过量,如不及时排出,即使保全了生命,也会成为终身残废。

让张书通脱险,还面临着医学上的难关。

在海底5天5夜,这种实例举世罕见!目前,世界各国对有关资料都严格保密,没有现成的办法、措施可以套用。

杨安全精心制定了一个压力高度集中、加压时间尽量缩短而又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排除张书通体内过量氮气。

说得简单点,就是在高压氧舱内,把气压升高到超过海底23米的气压,让张书通体内的氮气逐渐排除,然后再逐渐减压,使他能适应正常人的生活环境。

高压氧舱内,气压已升到每平方厘米5公斤,相当于海底50米深处。

快速加压使舱内温度高达40 °C,汗水顺着医生、护士的脊背往下流,湿透了全身衣裤。呼吸都有一种烧灼感,每个人的脉搏都到了每分钟130~140下。

杨安全对几乎要晕倒的护士鲍新萍说:“马医生留下,女同志出去。”高压氧舱容不下3个人。

鲍新萍望着面色苍白、神志不清的张书通,见他病情危急,抬起疲惫的双眼,对杨主任说:“我是救护组惟一的护士,高压氧舱内许多护理工作,医生不能代替,让我留下吧!”

杨主任注视着她,信任地点点头。

按国际国内高压氧舱内护理资料分析,像张书通这样的病人,很可能高位截瘫,而判断是否截瘫的依据,就要看病人能否自行排尿。

为了早点见尿,鲍新萍在给张书通输液的同时,又一口一口喂他喝糖开水利尿。

奇迹出现了,张书通终于解出第一次尿。又是44个小时过去了,张书通终于脱离了危险。

张书通终于用自己的双腿走出了高压氧舱。

经过125小时生死搏斗,他变得更深沉了。抬头看看离别了那么久的陆地、大海、高山、白云,他感到一切是这么亲切,天是那么湛蓝,太阳那么温暖!

天津市航道局为营救张书通耗资40万元。

在我们这个国家,最宝贵的不是金钱,而是人!

青岛海军部队在哪

回答:海军潜艇学院创建于1953年,原名为海军潜水艇学校(第四海军学校)。1969年9月曾一度被撤销,1973年12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在原址重新恢复,并改名为海军潜艇学校,1983年6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改为海军潜艇学院。

该院是一所培养海军潜艇部队各级战术、技术指挥干部的高等军事院校。现设有常规潜艇系、核潜艇系、核潜艇岸港训练中心、潜艇专业兵训练团,有34个教研室,共70多个专业。学院有教员400多人,学员近2 000人。学院除了为海军常规潜艇和核潜艇部队培养初、中级指挥军官、士官和专业兵,以及为海军潜艇部队培养潜艇战术和潜艇指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制分别为研究生3年,本科生4年,大专生3年,中专生2年。

1988年学院基础和专业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英语、电子学、电工学、电子计算机、天文航海、地文航海、航海仪器、水中兵器等;政治理论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还有潜艇操纵、鱼雷攻击、潜艇战术等。学员入校,着干部服装,享受供给制待遇,毕业发给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按规定定职、定级,成为干部,由海军统一分配工作。

学院地处青岛市山东路南端,占地面积660亩,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有教学楼、实验楼、电化教学指挥中心、图书馆、游泳池、标准体育场和器械场等。学院共建有60多个实验室和1个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工厂。具有一套完整的、体现潜艇特点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设备。

CopyRight 2023 鼓浪屿旅游 www.59236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闽ICP备14012035号-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