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订机票/酒店|今日推荐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旅游

霍国村庄地里位置(霍州霍国遗址)

发布时间:2023-06-28 22:07

霍州霍国遗址

霍州历史悠久,因东依霍山而得名。周武王封其弟叔处于此为霍国,史上先后称彘县、永安县、霍邑县、霍山郡、吕州、霍州。清代曾为直隶州,走向历史上的高光时刻。民国开始,又称霍县,改为县级建制。霍州升格县级市的历史很早。1989年12月,霍县就撤县设立霍州市。这个小县城能够成为县级市,首先是位置重要,其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地处南北交通要冲,北籍韩信岭,南扼白壁关,素有中州重镇、河东屏障之称。

霍州霍姓博物馆

全国霍姓超过100万人,在当今中华百家姓排名第174位。

霍姓是我国常见姓氏之一,2021年全国总人口达 100 余万人,在当今中华百家姓排名中最新排名第 174 位,位于谷姓之后,滕姓之前。

霍姓主要源自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第六个儿子霍叔处,属于以国名为氏。其历史郡望有霍州(今山西省霍州市)、太原郡(今山西太原)、河东郡(今山西临汾)、蜀郡(今四川成都)等。当今霍姓尤以陕西、河南、广东、内蒙古等省区为多,4省区霍姓约占全国汉族霍姓人口67%。

霍州历史古迹

140432是沁源县的身份证。

沁源县,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长治市西北部,地处太岳山东麓,东连沁县,南接屯留、安泽县,西邻霍州市、古县、灵石县,北靠介休市、平遥县。地理坐标在东经110°58′03″-112°32′30″,北纬36°20′20″-37°00′42″之间。沁源县辖5镇、9乡,总面积2556平方公里,总人口162114人。

2009年,沁源县生产总值完成54.62亿元,同比增长8.8%。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3770元,增长8.8%。沁源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有古遗址16处,古建筑46处,石刻14处。

霍州文物局

大张古文化遗址、西周厉王墓、歇马滩、霍州署、千佛崖石刻文物、明代鼓楼、雁塔、霍山、陶唐峪等。 风景有载入《中国名胜辞典》的有西周厉王墓;有唐高祖反隋南下中途休整的歇马滩;有唐代名将尉迟恭行辕帅府霍州署,其建筑规模宏伟壮观,是我国保留完整的古代州级衙门之一;有唐宋元明历代造凿的千佛崖石刻文物;有精雕细刻,巧夺天工的明代鼓楼;有挺拔高耸、造型优美的雁塔。位于市境东部的霍山,蜿蜒起伏,林海茫茫,玉泉溅珠,流水潺潺,山光凝瑞,风光秀丽,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悬泉山自然风光景区是其代表性杰作。清康熙皇帝当年西游至霍州,观赏游览霍州风景名胜后,欣然御书:“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尧王避暑圣地陶唐峪,谷深幽静,奇石峻峰,松柏苍劲,浮桥小瀑。 霍州市交通便利。南同蒲铁路和大运二级公路、国道、霍侯一级公路并行,纵贯市境南北,霍上(霍州——沁源上社)、霍桃(霍州——隰县桃红坡)两条公路横跨东西两山;乡村公路辐射成网,四通八达。境内有霍州、辛置、圣佛、什林四个火车站,有9条铁路专用线。   陶唐峪自然风景区位于市区东南20公里霍山南部,游览面积约40平方公里,史称陶唐谷。  据大清嘉庆三年《陶唐谷重建玉泉寺碑记》:因尧帝避暑而名 (帝尧,姓伊祁,名放勋,传说他曾先后受封于陶地和唐地,故号陶唐氏,尧是他的谥号,是史载我国上古五帝之一。其活动年代,推断约在四千二百年前左右,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即部落联盟时期。传说尧帝建都平阳,今临汾市,立行宫于霍州。嗣后,尧庙于平阳,尧祠在霍州) 。  陶唐峪集璀璨绚丽的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的古代建筑和优美奇异的自然风光为一体,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山“中镇”霍山的主要景区之一。入谷溯流而上,先后有浮桥、仙女池瀑布、仙女池、尧王避暑山庄、招魂楼、水帘洞、犀牛石、滴水崖瀑布、五龙池、大沟叉瀑布、石门、观峰峡、一线天、擎天玉柱峰、槐树沟瀑布、阶水凹瀑布、玉泉寺、龟山、莲花山等景观。整个景区由尧帝行宫、五龙池、石门山水三个部分组成。  陶唐峪峰奇石丽, 瀑布优美, 峰回路转,曲径通幽,山水合一,韵味无穷。以“峰奇、石丽、水美、谷幽”为特色的自然风光,堪称该景区四绝。

霍州古建筑

山西焦煤包括西山矿务局、霍州矿务局、汾西矿务局。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以煤炭开采加工为主,集矿井建设、煤矿机械制造、机电设备修造、发供电、化工、建筑安装、建材、运输、进出口贸易以及三产服务业于一体的主业突出、综合发展的多元化大型企业集团。

山西霍州古墓遗址

沁水的习俗

1.民间剪纸

民间剪纸:民间剪纸在山西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剪纸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代代相传,年深月久,逐渐形成一套在审美意味上、艺术表现上较为完整、成熟的程序。

2.山西民间社火

山西民间社火是中国传统大年—春节期间的民间自演自娱活动,其由来已久、源自上古时期人们对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 土地神;火为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由此民间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并且年年岁岁流传至今。

3.威风锣鼓

威风锣鼓:威风锣鼓起源于尧舜时代,兴盛于隋唐。相传公元六一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霍州大战刘武周部将尉迟恭,以威风锣鼓演兵布阵,一举大获全胜,继而便流传于民间,用于喜庆典礼、集会、社火、迎神祛邪。

4.民歌

民歌: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唐风》和《魏风》,大都是产生在山西地区的古老民歌。

5.戏曲

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元曲四大家之中三人都是山西人:《窦娥冤》作者关汉卿、《倩女离魂》的作者郑光祖、《墙头马上》的作者白朴。山西至今还保存有赛社也要唱戏,宗祠祭祖要唱戏,天旱祈雨也要唱戏,消灾免病、晚年得子等等。还要唱“还愿”戏。

6.炕画

山西有在炕周围墙上作画的习俗。这些画用来装饰房间和保护粉刷的墙壁。炕画内容丰富,从风景,花鸟,野兽到历史和传说故事。在原平发掘的宋代古墓中发现了与现代炕画相似的壁画,证明了炕画这种民间艺术至少已有800年的历史了。

7.刺绣

山西农村的这种手工作品十分普及。各地的刺绣都有它们独特的形式:有的华丽精美,有的庄严清晰,有的简单精制。刺绣作品有三种,衣服、日常用品和典礼装饰。在传统衣服上,刺绣通常用来装饰领子、袖子和童鞋、围兜和童帽。

8.平阳木板年画

源于宋朝平阳(古临汾)的木板年画艺术在元、明、清时期得到广泛发展。宋朝灭亡以后,元代统治者强迫许多印刷工人从南方迁到平阳,使这里成为印刷工业的中心,从而产生了平阳木板年画。

9.面塑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源于山西的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10.祁太秧歌

祁太秧歌是一种山西省的汉族民间戏曲艺术。因其产生于祁县 、太谷而得名。又因其在榆次 、平遥、介休、交城、文水、汾阳、太原等晋中地区广为流传,故又称“晋中秧歌”。

霍州西周古遗址

是的,公元前850年(现年2020-2870),属于中国的周朝,确切的说是西周(前1046-前771年)的周厉王时期(前878年—前841年),厉王姬胡,夷王的儿子。厉王是一位暴君,对外战争屡败,国势日危。在位16年,竟被国人放逐。 

周厉王姬胡(公元前904年-公元前829年),姬姓,名胡,周夷王姬燮之子,西周第十位君主,在位时间为公元前879年-公元前843年。

周厉王在位期间,任用荣夷公实行“专利”,即以国家名义垄断山林川泽,不准国人(指工商业者)依山泽而谋生,借以剥削人民。他违背周人共同享有山林川泽以利民生的典章制度。 致使百姓起来反叛,袭击周厉王,周厉王逃到彘地(今山西霍县东北),最终死于彘地,谥号厉王。

霍州古城遗址

临汾市是山西省辖11个地级市之一。位于省境西南部,西以黄河为界与陕西延安市毗邻,东与省内长治市、晋城市接壤,北与省内吕梁市、晋中市相邻,南与省内运城市交界。下辖1区(尧都区)14县(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古县、安泽县、浮山县、吉县、乡宁县、大宁县、隰县、永和县、蒲县、汾西县)2市(侯马市、霍州市)。境内有2个省级开发区(临汾经济开发区、侯马经济开发区)。辖区东西宽约200公里,南北长约170公里,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13%。境域四周环山,中部为盆地平川,地形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丘陵占51.4%,山地占29.2%。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煤、铁、石膏、石灰、白云岩、膨润土、花岗石、大理石、油页岩、耐火黏土等在省内及全国均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综合优势度为0.73,居全省第二;煤炭探明储量占全省的14%,是我国优质主焦煤基地之一。临汾市,古称平阳,系唐尧古都,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为专区、地区建制并有区划调整,2000年撤地建市。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443.5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2%。排在全省11个市中第2位。

CopyRight 2023 鼓浪屿旅游 www.59236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闽ICP备14012035号-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