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订机票/酒店|今日推荐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旅游

青海民航战略位置重要(青海省战略定位)

发布时间:2023-06-28 21:55

青海省战略定位

青海银行是青海省唯一一家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于1997年12月30日,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国银监会核准,2008年11月16日,西宁市商业银行正式更名为“青海银行”。

青海银行原名西宁市商业银行,成立于1997年12月,是由青海省、西宁市二级政府、法人企业和个人共同投资入股设立的青海首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目前,公司注册资本186139万元,实行一级法人体制,拥有6家跨区域分行(格尔木分行、海南州分行、玉树州分行、海东分行、海西州分行、海北州分行)、8家管理行和41家二级支行,在职员工1016人。

截至2014年4月末,总资产达463亿元,各项存款余额346亿元,贷款余额245亿元,已连续多年被青海省政府授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优秀单位”、“青海省上缴税收大户”等荣誉称号,自2009年跻身“青海企业50强”后,排名逐年提升,目前位居19位。

西宁市商业银行自1997年成立以来,历经“夯实基础、加快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三步跨越式发展阶段,走上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道路。

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内控管理、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各项改革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跨区域发展、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向资本市场等战略的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

这次更名,既是该行实施“立足西宁、覆盖全省、面向全国”的跨区域发展战略、建设具有经营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区域性银行的现实要求,也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做大做强地方银行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对于该行可持续发展、更大范围地支持全省经济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伴随着更名的实现,11月19日,该行跨西宁地区的首家异地分行格尔木分行将正式挂牌营业。

青海银行负责人表示,将以更名为契机,按照“提速升级,创新特色,做大做强”的“新三步”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经营品质,加快业务发展和创新,

加大地方支持与合作力度,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规模和效益的提速及业务与品牌的升级,努力把青海银行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精品银行。

青海银行成立伊始就实现了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并初步建立健全了“三会一层”的治理结构。

经过不断研究和探索,围绕完善公司治理,强化一级法人体制,建立起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

成功的完成了第一次增资扩股工作,不断的优化股权,补充资本。成立了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等三个专门委员会,实行了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打造出了一支团结、务实、创新、高效的经营领导班子。

青海银行设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全行在职员工1193名,总行机关下设营销管理、风险控制与管理、监督管理、综合服务等4个系统的17个职能部门,下辖1家异地分行、7家管理行、1家直属支行和39家二级支行。并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同组建成立了大通村镇银行。

青海银行成立以来积极发挥“地方银行”的作用,扎根地方、服务地方、服务市民,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十年累计发放贷款近260亿元,有效支持了能源、电力、水利、石化、交通、冶金、资源开发加工、房地产、市政等地方重点行业和项目的建设,有力扶持了省内一大批中小和民营企业的发展,

支持了经济开发区、生物产业园、甘河工业园和城南新区等新兴园区的建设。

充分发挥地方银行和中小企业伙伴银行的优势,积极推行微小企业贷款,向各类小商品市场商户发放贷款,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大力开发个人信贷业务品种,开办个人消费贷款、住房按揭贷款、出租车抵押贷款、商铺按揭贷款、“白领通”、“易贷通”个贷新品种等等,解决市民资金需求。

从2003年起,青海银行独家承担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工作,至今已累计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超过2500万元,使2000名困难失业人员受惠,

帮助他们解决了生活出路,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提供了便利的金融服务,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青海银行在省市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引进省内外知名企业参资入股青海银行,完成了两次增资扩股工作,总资本金达到5亿元,实现了青海银行历史性的跨越

同时,青海银行积极明确市场定位,全面加强风险管理,推进依法稳健经营,实行综合存、贷、结算及中间业务一揽子业务营销,扩大宣传,增加业务品种,提高电子化应运程度,改善服务,方便客户,

重点攻关,大力开展存款营销,积极巩固和培育了优良客户、黄金客户,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各项业务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2008年12月末,全行资产总额从成立时的9.96亿元增加到104.19亿元;存款余额由成立时的7.9亿元增加到90.63亿元;贷款余额由成立时的3.24亿元增加到59.04亿元。

业务增长速度位居西宁市五家商业银行前列,在全市金融机构的占比接近10%,市场占有份额逐年扩大。

青海战略要地

西部大开发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12个省,直辖市,3个少数民族自治区。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

青海的战略

国防战略的纵深区、经济战略的通道区、生态战略的屏障区。

1、甘肃是联接祖国内陆与西部边疆的战略要地,是抵御国际三种势力(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渗透,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和主权安全的战略纵深区,与西藏、新疆、内蒙的前沿阵地地位同等重要,从提供战略保障、实施战略迂回、形成战略屏障的意义上来说甚至地位比三区更加重要。对甘肃的支持不仅关系到省内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和社会稳定,也直接关系到西部整体的建设发展与战略地位的巩固,而且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国防安全与战略利益。

2、甘肃是内陆通往西部几乎所有重要省区和周边国家的门户,是西部最重要的交通物流枢纽和文化交流要道,古丝绸之路的咽喉,第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中外交通交流交往的重要区域,振兴甘肃经济、促进甘肃发展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层次扩大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3、甘肃是三大流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是江河源的重要水源补给区,是国内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威胁着甘肃人民的生存发展,也严重影响着全国生态环境的优化。甘肃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应该提高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来实施。

青海省的战略地位

主要是基于青海省的生态地位,是中华水塔,三江源头,民族的水源地,工业必须要绿色发展。

青海省发展定位

青海是我国唯一不开发地区的原因是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是三江源地区,青海省最大的价值是生态,只有环境保护好了,三江才能有一江清水向东流滋润万里江山。中央及青海省委对青海的定位是生态立省强省富省

对青海的四地定位

西宁大学的定位就是职业大学,一方面是现在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职业技术人才,尤其是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很大。

举个例子,我们国家的c919大飞机在建造的时候,很多零部件没有办法用机器批量生产,只能靠高级技术工人手工完成,这对技术和职业素质的要求特别高。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调整现在的教育结构,打破以往对职业教育的歧视。

青海省战略地位

首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此前叫“成渝城市群”)地位晋级,值得祝贺;

其次发展任重道远,整个四川盆地富裕起来,才算真富。带动邻蓉、邻渝四川其他地方的发展,是成渝两个大城市的责任。

不废话了,进入正题。

1、成渝城市群的晋级之路,到底是怎么迈入我国城镇化空间格局第一层次的?规划纲要“第八篇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下的“第二十八章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说得很清楚:

以促进城市群发展为抓手,全面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发展壮大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城市群,培育发展哈长、辽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城市群……

青海省的发展战略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国内各领域高层次专家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中的参谋作用,结合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重点产业、学科发展需求,根据《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人民政府科技顾问聘任办法(暂行)的通知》规定,经青海省政府同意,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张伯礼、南志标,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段雪、陆建华、何雅玲为省政府科技顾问。

青海省战略位置

1.离青海省近的城市是甘肃兰州,兰州是一个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城市,夹于南北两山之间,黄河在市北的九州山脚下穿城而过。2.兰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历史和大自然为兰州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并曾入选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兰州市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文物点50多处,古遗址50处,古城12处,古建筑15余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徐家山、吐鲁沟、石佛沟;市区有五泉山、白塔山、白云观、等名胜古迹,还有兰山公园、西湖公园、滨河公园、水上公园等风格各异的景点。3.兰州是驰名中外的瓜果名城,夏秋季节更是具有避暑和品瓜果的旅游特色。

青海省的战略意义

青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自汉唐以来,为历代中央朝廷与边疆小国接壤直接对话,战略地位和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为了免除羌人侵扰并积蓄力量,汉将赵充国屯田湟水流域以后,历代王朝对青海有了重视,在此筑城养兵,唐朝大将哥舒翰曾夜屠石堡城,留下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的佳话诗篇。

又有诗歌说青海: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可见古青海边塞之重要性。

CopyRight 2023 鼓浪屿旅游 www.59236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闽ICP备14012035号-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