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订机票/酒店|今日推荐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旅游

许昌唐会饭店位置(许昌唐会饭店位置地图)

发布时间:2023-06-28 20:14

许昌唐会饭店位置地图

三国是比诸葛亮厉害的谋士还很多,很多人印象中的三国,都已经被《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所洗脑。在《三国演义》的书里,已经把诸葛亮完全神话了,他不仅能神机妙算,还能够舌辩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甚至还能够借来东风,真是步步神算,但是细想来,却招招是虚。

真正的三国历史中,不仅是蜀国的阵营中有诸葛亮、庞统、姜维等这样的智谋之士,在魏国和吴国也都有许多智谋高手,他们的才智都不在诸葛亮之下,甚至还有不少人的才智在他之上。下面我们说说这下智谋之士。

【魏国】

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

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荀彧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为其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服毒自尽),年五十。获谥为“敬”,后追赠太尉。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上,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贾诩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曹丕曾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

黄初四年(223年),贾诩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曰肃侯[1]。《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贾诩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并为《吴起兵法》校注。

司马懿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1]),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73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吴国】

?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人 。东汉末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吕蒙

吕蒙(178年[1]—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邓当死后,吕蒙统领其部众,拜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掩护孙权逃生,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

建安二十四年年末(建安二十四年是公历219年,但在年末是公历220年初),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陆逊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蜀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吴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孙和、孙霸二宫之争时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

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二十余年。其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鲁肃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建安五年(200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常被孙权比作东汉开国元勋之首——邓禹。孙权专门为鲁肃而设立赞军校尉一职。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此后,东吴夺取了荆州三郡,鲁肃率兵抵御关羽,并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而关羽不敢相逼。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

许昌西区饭店

中原国际饭店云翔自助餐厅,海鲜时间,海鲜牛排,烧烤自助餐厅,三鼎华悦自助餐,韩风源烧烤自助餐厅,蚝英雄自助专门店,韩悦烧烤无限续许昌万达店,快乐爱斯米牛排自助

许昌市唐会饭店

一、先秦时期(前2700—前206)1、黄帝的姞姓儿子:传说为黄帝之子二十五宗中的一个。今人考证后认为,黄帝的姞姓儿子当系古代“五帝”之初“黄帝部族联盟”中“姞姓部族”的首领,黄帝赐其“姞姓”,他得姓后建立起古老的“姞姓氏族”。随着“姞姓氏族”的发展壮大与子孙蕃衍,其后裔又建立了“姞姓”的“雍、燕、鄂、密须(密、须)、阚、光、杨、孔、尹、蔡、鲁、允、断、敦、逼、郅、虽”等氏族。(据《国语》、《诗经》、《左传》、《史记》、《汉书》、《潜夫论》、《风俗通》、《玉篇》、《广韵》、《青山彭氏敦睦谱》等)2、雍父:姞姓雍氏,古雍国(今陕西凤翔——扶风雍水边)人。传说为黄帝之臣,是他最早发明了臼或舂,增进了五谷的食用价值。今人认为,“姞姓雍氏族”是中国古代陕西雍水流域的一个农耕部族。(据《世本》、《玉篇》)3、吉光:传说为黄帝的第八代孙、帝喾(帝俊)的第五代孙。今人考证后认为,吉光当系古代“五帝”帝喾(帝俊)时“黄帝部族联盟”中“吉光部族”的首领。该部族是中国古代陕晋黄河沿岸的一个游牧部族,以“神马”为图腾,其族人善于捕捉野马、驯养骏马,还发明了水陆交通工具——船和车。(据《山海经》、《史记》、《潜夫论》、《抱朴子》)4、吉夷氏:传说为古帝。今人认为,吉夷氏当系古代“东夷部族集团”中“吉姓部族”的首领。(据《姓谱》、《路史》)5、伯倏:姞姓燕氏。传说为黄帝裔孙,封于南燕,赐姓曰“姞”。今人认为,伯倏是古南燕国(今河南延津东北——汲县西)的开国君主,他得姓后建立了“姞姓燕氏族”。(据《左传》、《说文》、《新唐书》、《辞海》)6、后稷元妃(女):姞姓,古南燕国人。传说在“五帝”尧舜时她嫁给了周族的始祖后稷(即“姬弃”),成为后稷的长妃;她养育了周族的先人,从而使周族兴旺起来。(据《左传》、《说文》、《潜夫论》、《通志》、《辞海》)7、吉甫:传说在夏代之初曾教“东夷部族集团”首领羿(即“后羿”)学射,系古代“东夷部族集团”中“吉姓部族”人。(据《帝王世纪》)8、鄂崇禹:姞姓鄂氏。商代末年时鄂国(今河南沁阳,周初迁徙湖北鄂城)国君。时称“南伯侯”,商纣王时位列商王朝的“三公”,因反对商纣王的暴虐而被杀害。(据《左传》、《史记》)9、吉立:传说为商纣王时太师闻仲的门将,当系商代“吉姓”方国人。这个“吉姓”方国是商代的一个侯爵国,该方国可能是古代“吉光部族”后裔所建。(据《姓源》、《封神演义》)10、伯吉父:姞姓雍氏,西周时雍国的国君。(据1974年12月陕西扶风县北桥村出土“伯吉父鼎”铭文)11、善夫吉父:姞姓雍氏,西周雍国人,伯吉父的亲属。曾为周王掌管御厨。(据1974年12月陕西扶风县北桥村出土“善夫吉父鬲”铭文)12、密须康公:姞姓密须氏,西周时密须国(今甘肃灵台以西一带泾水上游)的国君。周恭王(共王)四年攻密时被杀,密须国人葬其尸于洞山之阳半山腰。现康公的古冢还在,冢高10米,系“姞姓”族人留在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祖先墓葬。(据《世本》、《史记》、《通志》、《灵台县志》)13、杨姞(女):姞姓,西周杨国(今山西洪洞坊堆—永凝堡一带)人,晋侯夫人。公元前800年左右嫁给晋穆侯为妻。(据1993年山西曲沃—翼城交界处天马—曲村出土“杨姞壶”铭文、李学勤《中华姓氏谱》、王光尧《从新出土之杨姞壶看杨国》)14、蹶父:姞姓燕氏,南燕国人。西周宣王时(前827—前782)任周王朝卿士,他身材高大,十分勇武,曾为周宣王出使各国,向各诸侯传达周王朝的政令。(据《诗经》)15、韩姞(女):姞姓,南燕国人,蹶父的女儿。西周宣王四年(前824)时嫁给韩侯为妻。(据《诗经》)16、尹吉甫(约前853—前775):兮氏,名甲(一作伯),字吉甫(一作父),尹是官名。西周中叶,“姞姓鄂国”(今湖北鄂城)被楚国熊渠所灭,“姞姓鄂氏”中的一支(其中就有尹吉甫的先祖)迁徙至楚西北的房陵(今湖北房县),改其姓氏为“兮”,故尹吉甫原本是“姞姓鄂氏”的后裔。尹吉甫在西周宣王时(前827—前782)任周王朝的尹官,他既是驱逐玁狁(严允)、安定成周(洛阳)、中兴周室的名臣,还是“兮甲盘”的制作者和《诗经》的创作者。据台湾学者李辰冬考证,整个《诗经》三百首均系尹吉甫一人在周宣王三年到周幽王七年期间(前825—前775)所作。尹吉甫享年七十八岁,其后裔中的一支以“吉”为姓氏,而另一支则以“尹”为姓氏。(据《诗经》、《元和姓纂》、《风俗通》、《广韵》、《玉海》、《万姓统谱》、《辞海》、李辰冬《谈诗经的作者问题》、杨书案《佚名的绝唱》等)17、宋雍氏:姞姓雍氏,春秋时宋国的大夫。(据《左传·桓公十一年》、《史记·郑世家集解》)18、雍姞(女):姞姓,宋雍氏之女。春秋时嫁给郑庄公,生子为“郑厉公”。郑厉公于“前700—前697年”和“前679—前673年”先后两次登基执政。(据《左传·桓公十一年》、《史记·郑世家集解》)19、燕仲父:姞姓燕氏,春秋时南燕国的大臣。郑庄公二十年(前724)见传。(据《汉书》)20、燕姞(女):姞姓,南燕国人,春秋时嫁给郑文公。传说燕姞因“梦兰之喜”而生子,故给其子取名曰“兰”。郑伯兰(即郑穆公)于“前627—前606年”登基执政。(据《左传·宣公三年》、《潜夫论》、《辞海》)二、汉代(前206—220)1、吉恪:汉代时为汉中太守。(据《广韵》、《通志》、《玉海》、《万姓统谱》)2、吉华:字伯房,汉代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为功曹司空掾。(据《太平御览》、《金石萃编》)3、吉充:字叔才,汉代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为功曹司空掾。(据《太平御览》、《金石萃编》)4、吉苗:字元裔,汉代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为功曹太尉掾。(据《太平御览》、《金石萃编》)5、吉闳:汉代人,幼有美名,九岁时就能通晓《尚书》。(据《太平御览》)6、吉仲考:汉代人,与长史威都为友。(据《风俗通》)7、吉瞻:汉代冯翊同州(今陕西大荔)刺史。(据《金石续编》)8、吉汉:汉代记史,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据吉城考“仓颉庙碑碑阴”)9、吉济:汉代奏曹掾,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据吉城考“仓颉庙碑碑阴”)10、吉凤:汉代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据吉城考“仓颉庙碑碑阴”)11、吉本(《三国演义》中作吉平):后汉献帝时太医令,建安廿三年(218)与耿纪、韦晃等谋攻许昌,烧丞相曹操的长史王必之营,欲挟天子以攻魏,南援刘备,未成功而被杀。(据《三国志》、《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海》)12、吉邈:字文然,吉本之子,参与吉本卫汉反曹。(据《三国志》)13、吉穆:字思然,吉本之子、吉邈之弟,参与吉本卫汉反曹。(据《三国志》)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1、吉茂:字叔畅,东汉、三国魏时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人,好书不耻,建安初年(196)隐处武功南山,被州里举为茂才,后任临汾令,拜议郎,为官清静,不欺吏民,景初中(238)卒。(据《三国志》、《太平御览》、《通志》、《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2、吉干:三国魏黄初元年(220)时铸鼎之工匠。(据《新五代史》)3、吉朗:西晋冯翊莲勺(今陕西)人,晋愍帝时任御史中丞。建兴四年(316)西晋王朝灭亡时,朗叹曰:“吾智不能谋,勇不能敌,何忍君臣相随,北面事贼虏乎?吾对君不忠,为民不德。”遂举刀自杀殉国。后代吉氏家人为纪念这位“为国尽忠、为民尽德”的先人,就以“忠德堂”作为冯翊吉氏家族的宗祠堂号。(据《通鉴》、《晋书》、《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张学衔《华夏百家姓探源》)4、吉挹:字祖冲,吉朗之孙。东晋孝武帝初(373),前秦苻坚攻陷东晋梁益,经桓豁举荐,率兵抵抗苻坚,屡挫其锐;任魏兴太守,寻加轻车将军、领晋昌(今山西定襄)太守,功拜员外散骑侍郎;后来苻坚部下韦锺围攻魏兴,城陷后不言不食而死。(据《晋书》、《通志》、《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5、吉翰:字休文,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南朝刘宋武帝初,为龙骧将军道怜的参军,清谨勤正;文帝元嘉四年(427)任梁、南秦二州(今陕西汉中、甘肃成兴)刺史、将军等职,在任时业绩显著,后迁徐州刺史,监豫州、梁郡诸军事;元嘉九年至廿八年(432—451)期间,著《秦纪》十一篇;享年六十卒于官,追赠征虏将军。(据《宋书》、《南史循吏传》、《史通》、《通志》、《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6、吉谋:南朝刘宋时(420—479)秘书郎。(据《万姓统谱》)7、吉文甫:南朝刘宋时(420—479)散骑常侍,到梁时(502—589)著有《释字同音》三卷、《十五代略》一卷。(据《隋书》)8、吉毗:南北朝西秦乞伏暮末时(428—429)为西秦将军。(据《北史西秦列传》、《玉海》)9、吉士瞻:字梁容,冯翊莲勺(今陕西)人,南朝梁武帝时(502—549)为太子卫率,迁任南阳、武昌太守,以功历巴东相、建平太守,后为梁、秦二州刺史,为官清廉,家无余积。其谥号曰“胡”。(据《梁书》、《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历代人物谥号封爵》)10、吉翂:字彦霄,冯翊莲勺(今陕西)人,世居襄阳(今湖北襄樊),南朝梁武帝天监初年(502)十五岁时,其父被吏所诬,乃为父击鼓鸣冤,并愿代父死,其父因此得宽宥,故有“老童挝鼓”之说;后为万年县监,上任数月后,当地风气立变。(据《梁书》、《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张学衔《华夏百家姓探源》)11、吉底俱:南朝梁(502—557)时僧人,善画。姚最云:“外国比丘,既华戎殊体,无以定其差品。”(据《续画品》、《历代名画记》、《图绘宝鉴》、《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12、吉苟子:南北朝东魏时(534—550)民望(今河南长葛)人。(据《金石萃编》)13、吉贵:北朝北齐天保三年时(552)为功曹,野王县(今河南沁阳)人。(据《金石萃编》)14、吉邕:北朝北齐天保三年(552)时冯翊(今陕西)人。(据《金石续编》)15、吉清仁、吉元可、吉先华:北朝北齐天保八年时(557)冯翊(今陕西)人。(据《金石续编》)16、吉璜颈:北朝北齐天保八年时(557)唯那(今河南登封)人。(据《金石续编》)17、吉伯仁:北朝北齐天统三年(567)时河南偃师人。(据《金石萃编》)四、隋唐五代时期(589—960)1、吉藏(549—623):隋代佛教学者,三论宗创始人。本姓安,原藉安息。其祖因避仇移居南海,家于交趾、广州间,后迁金陵(南京)而生藏。(据《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海》)2、吉子:隋开皇十三年时(593)冯翊(今陕西)人,为汉代同州刺史吉瞻的后代,才高学博。(据《金石续编》)3、吉善行:晋州大通堡(今山西临汾)人,唐初道士,唐高祖武德三年四月(620)授朝散大夫,命主宗祠祭祀。(据《杜诗镜铨》、《封演见闻记》)4、吉哲:唐初易州(今河北易县)刺史,洛州(今河南洛阳)人。(据《新唐书》)5、吉顼:吉哲之子。敢言事,以进士及第;周武则天时(690—705)任右肃政中丞、朝靖大夫,进任天官侍郎、同凤阁銮台平章事,曾建议召还相王(李旦)、庐陵王(李显),被武则天所采纳;后因倡导立唐中宗(李显),到唐睿宗(李旦)初(710)赠御史大夫。(据《新唐书》、《金石萃编》、《中国人名大辞典》)6、吉琚:吉哲之子。唐、周时雩令(陕西户县县令),洛州(今河南洛阳)人。(据《新唐书》、《金石萃编》)7、吉皓:字叔明,周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前为前尉,冯翊(今陕西省)人。(据《金石萃编》)8、吉旷:唐开元(713—741)中期集贤院书手,能解画。(据《历代名画记》、《历代画史人物汇传》、《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9、吉浑:吉顼之子。唐时为司勋郎中,洛州(今河南洛阳)人。(据《新唐书》、《金石萃编》)10、吉温:吉琚之子。唐天宝初年(742)为新丰丞,经李林甫引用,升户部郎中兼礼二部侍郎;为官严酷,与罗希奭一道,有“罗钳吉网”之称号,后被杨国忠遣人杀死。(据《新唐书》、《金石萃编》、《中国人名大辞典》)11、吉逵:冯翊人,唐“大历十才子”吉中孚的父亲。(据吉世芳《吉氏五千年》)12、吉中孚(726—794):唐开元十四年(726)生于冯翊郡华阳县柳市(今陕西华阳柳子镇),后居关中、楚州(今江苏淮安),晚年居鄱阳(今江西波阳)。在唐代宗(李豫)大历年间(766—779),与卢纶、韩翊、耿湋、钱起、司马曙、苗发、崔峒、夏侯审、李端十人皆以能诗出名,号称“大历十才子”,名声震动京都长安,著有诗集一卷。后中进士,授万年(长安)尉、校书郎,登宏辞科成为翰林学士,历任谏议大夫、户部侍郎、署理度支郎中等职,致仕(退休)后归隐鄱阳。(据《新唐书》、《全唐诗》、《中国人名大辞典》、吉世芳《吉氏五千年》)13、吉皎(757—847):唐代冯翊郡大荔县(今陕西大荔)人,才子,晚年以御尉卿之职致仕后居洛阳香山,与白居易(772—846)、胡杲、郑据、刘真、卢真、张浑、狄兼谟(一说李元爽)、卢贞(一说禅僧如满)等人一同宴游,名列“九老会”,被后人称为“香山九老”。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九老同在洛阳香山履道坊作“九老诗”、绘“九老图”。(据《新唐书》、《全唐诗》、《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海》)14、吉逾:善诗文,曾于唐德宗二年(781)在范阳县(今河北涿县)云居上寺题诗一首,并刻石立碑于该寺。唐宪宗元和四年(809)任范阳县县丞。(据《续古文苑》)15、吉益:吉逾之子,唐德宗二年(781)与吉逾一起,也在范阳县(今河北涿县)云居上寺题诗一首。(据《续古文苑》)16、吉陶余、吉潜:吉逾之侄,唐德宗二年(781)与吉逾一起,也在范阳县(今河北涿县)云居上寺题诗一首。(据《续古文苑》)17、吉宏宗:唐宪宗元和三年(808)时,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据《唐会要》)18、吉伦辅: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时,为京兆府兴平县(今陕西渭河平原中部)都曹。(据《金石萃编》)19、吉庸:唐大中十二年(858)郎官石柱题名中有其名,为司勋郎中。(据《金石萃编》)20、吉师老:晚唐诗人,其诗富含仙风道骨,有“大历十才子”之遗韵,《万首唐人绝句》中收其诗两首。(据《万首唐人绝句》)21、吉弘:唐代人。(据《玉海》)

许昌唐口饭店在什么地方

最有名的是唐口姚记麻辣鱼。他有很多的分店,比如柳行还有仙营绿地附近的都有

许昌市魏都区饭店

阿一鲍鱼 ?皇城一号 王府至尊酒店 魏都国际酒店 云冈建国宾馆 这些都是五星,如果你想找一个好吃的 我建议你去浩海国际酒店(四星)2楼中餐 浩海的饭特好吃又不贵

许昌必吃饭店

1、尚德元烧鸡萊垍頭條

“尚德元”清真烧鸡是许昌现存的历史最为悠久、经营近百年的老字号。“尚德元”烧鸡外观造型优美,红润油亮,呈完整的三角形,咸香鲜美,肥而不腻,老少皆宜。烧鸡原称红鸡,因把蜂蜜、饴糖涂在鸡身上,再入油锅炸制、烹煮,使鸡呈现出鲜艳的色泽而得名,烧鸡香而不腻、烂而不散、色泽纯正、柔嫩脱骨。烧鸡采用多年的循环老汤,挑选品质优良的柴鸡,佐以二十多种名贵药材和香料补品,经过十二道复杂、严谨的工序,文火烹制而成,不含任何的食品添加剂和化学成分。“尚德元”烧鸡不仅体现了传统制作技艺,更是体现出了它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地址:魏都区引龙街与文昌街交叉口东100米垍頭條萊

CopyRight 2023 鼓浪屿旅游 www.59236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闽ICP备14012035号-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