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订机票/酒店|今日推荐

当前位置: 主页 > 旅游攻略

艾尔斯酒店差评的(复调音乐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发布时间:2023-06-28 20:07

复调音乐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1.布艮第乐派

15 世纪上半叶活跃在布艮第(相当于现在的荷兰.比利时.法国东北部等)宫延的音乐家群体.该乐派音乐风格的形成直接受到英国作曲家邓斯泰布尔的影响,音响上趋于优美细腻,悦耳和谐,尤以三度的旋律音程,布艮第乐派也被称作第一尼德兰乐派。

2、佛兰芒乐派

15、16世纪活跃在佛莱芒的音乐家群体。佛兰芒乐派使复调对位音乐发展到盛期,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他们把世俗曲调作为弥撒曲和经文歌的定旋律,而且常采用尚松、牧歌、维勒莱等世俗声乐体裁进行写作。佛兰芒是历史地区,也称作尼德兰地区,即今天比利时及法国西北部。

3、罗马乐派

代表音乐家帕勒斯特里那(Palestrina,约1525-1594)。与同时代相比音乐风格较为保守,很少用变化音,即使用变化音和不协和音也是非常谨慎地进行解决,因此音响纯净和谐。

4、威尼斯乐派

威尼斯乐派的宗教音乐音响恢弘,色彩绚丽,采用双合唱队(甚至达到五个合唱队),有乐器伴奏,如管风琴、号角、维奥尔琴等。器乐以庄严、灿烂,对比鲜明为特点。

复调音乐产生于哪个时期

奥尔加农,华丽奥尔加农(包含圣-马夏尔复调和孔波斯泰拉复调),第斯康特,圣母乐派的复调----孔杜克图斯,经文歌。

一种“多声部音乐”。作品中含有两条以上(含)独立旋律,通过技术性处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音乐就叫做复调音乐。复调音乐拥有漫长的历史,在中世纪的教会圣咏中,就有了最早的复音音乐,诗班在唱颂歌的时候各自在不同的声部上吟唱不同的旋律。其后尼德兰的荷兰乐派进一步发展出复音的理论和写作技术。当中的作曲家纪尧姆·迪费(Guillaume Dufay,1400-1474)创立了“四部和声”的写作和技巧。为后来的对位法理论开辟出完善的道路。

概述西方复调音乐的发展历程

西方早期复调音乐是以格列高利圣咏为固定调形成的一种多声音乐形式.复调音乐产生以后,深深地影响了西方艺术音乐的创作;唤醒了作曲家们对作曲技法的理性思考,引领着西方音乐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呈现给人们一个崭新的音响世界;复调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孕育了现代调性和声的胚胎.复调音乐在西方音乐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其艳丽的风姿,展现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复调音乐的发展历程与特点是什么

复调音乐(polyphony music)

原指由几个声部构成的多声部音乐,以与单声音乐相对,以后专指几个旋律性声部在运动中按照对位的法则结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并与主调音乐相对。构成复调音乐的各声部并无主次之分,彼此形成对比或相互

复调音乐的发展

复调音乐约在 9世纪左右产生于西欧,其发展情况大致如下:

9~13世纪的复调音乐 这个时期的复调音乐历经了3个阶段:①奥加农产生于9世纪,它是以格列高利圣咏为固定歌调,于其下方加上新的声部,两者形成平行四度或五度的进行;也可从同度开始,逐渐分离至四度,最后复归同度。这是最古老的复调音乐形式。②迪斯坎图斯产生于12世纪,仍以格列高利圣咏为固定歌调,于其上方添加新的声部,两者的距离为八度或五度,声部间出现反向进行。③福布尔东产生于13世纪,意为假低音,因低声部演唱时实际为高八度。它仍然以格列高利圣咏为固定歌调,新加的声部通常为两个。开始与结尾处采用五度、八度,中间用三度、六度,音响效果较前两种丰富,为复调写作中极有价值的进步。以上 3种形式,并无专用乐谱,演唱者只需将格列高利圣咏记熟,按规定的要求加上新的声部即可。

14~15世纪的复调音乐

14世纪,人们对早期的复调音乐形式已不满足,新的发展是在格列高利圣咏上添加曲调时采取自由处理,或固定歌调与新调均为自由创作,从而打破过去的刻板作法。为使歌者能准确演唱新的曲调,就需专用乐谱。该时期出现对位一词,用以称呼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对位原意为音对音,亦即几个曲调的结合。在这些结合中,协和音为主,对不协和音开始时予以否定,直至15世纪才逐步认识到不协和音的价值,并认为对位就是艺术化的音乐组合,在写作上应力求富有变化;如节奏的变化、切分音的处理以及模仿的运用等,从而将复调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15~16世纪的复调音乐

15世纪后半期~16世纪是复调音乐的黄金时代,特别以G.P.da帕莱斯特里纳为代表的无伴奏合唱,达到这一时期复调音乐的高峰。在这时期中,人们对歌词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音乐的节奏基础;同时运用许多丰富变化的音调组合,在声部进行中力求避免五度、八度的空洞效果;确定了不协和音的使用原则。总的来说,声部进行上的平衡与相互关系间的协和,是当时复调音乐风格的特点。

17~18世纪前半叶的复调音乐

16世纪以后,复调音乐无论在结构方面或技术手法方面都已日趋完善,为器乐复调的兴起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到18世纪,在J.S.巴赫作品中,采取以和声为基础的创作方法,即不仅要求横的线条独立,同时还注意到纵的和声关系。巴赫非常重视和弦外音的处理,从此造成曲调节奏与和声节奏的不一致,增强了对位的效果。在发展赋格曲的形式方面,巴赫的贡献更为卓越,后世的作曲家们都把他的作品视为复调音乐技术的楷模。

18世纪后半叶~19世纪的复调音乐

18世纪后半叶起,主调音乐占优势,对位受到和声的制约,写法上从自由节奏的线条织体转变为动机式的旋律短句与和声结合。复调技术与主调音乐的形式特别在奏鸣曲式的乐曲中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赋格与赋格段在古典派与浪漫派作曲家的创作中成为发展主题展开乐思的有效手段。尤其在F.门德尔松复活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后,不少杰出的浪漫派作曲家也努力仿效巴赫的复调创作手法。J.勃拉姆斯在创作中有意识地采用巴赫式的对位写作,而且企望能返回到16、17世纪的音乐中去,这表现在他的后期作品中,对卡农的喜爱甚至超过了赋格。到浪漫派后期,由于分解和弦的大量使用,旋律线条变为和声性,致使对位愈来愈和声化,甚至成为分解和声的一种装饰。R.瓦格纳在对位的运用中一方面更强调不协和和弦的各种手法与半音的变化,另方面也像W.A.莫扎特那样运用几个主题的同时结合,如《纽伦堡的歌唱师傅》序曲的再现部。总之,在浪漫派后期,复调音乐虽居于次要地位,但仍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表现手段。

20世纪的复调音乐

20世纪作曲家的作品风格,比之上一世纪来有巨大改变,调性、调式与和弦结构的复杂化取代了已往的基本自然音体系的技法。自1910年后,许多作曲家都热衷于完全自由地使用半音音阶的全部12个音,有的具有调性中心,如P.欣德米特;有的否定调性中心,如A.勋伯格;有的采取双调性、多调性的结合,如D.米约。双调性或多调性,由于几个曲调调性不同,有着相当程度的独立性,从而加强了对位的效果。无调性音乐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动机的组织,它将旋律线条置于显著地位,而使和声退居其次。近代的线条对位一词,原是形容早期复调音乐形式的,现在则常用来形容一个与和声无关,纯由旋律线的交织而形成的结构。比起19世纪来,20世纪中复调音乐又居优势,但不是帕莱斯特里纳或巴赫时代的意义,写作技法上,旋律多采取自由的与有伸缩性的发展;主题常作倒影或逆行的处理;在组成对位时,更多地使用复杂的节奏组合,这是现代复调音乐的主要特征。

复调音乐作为一门课程包括对位、卡农、赋格等。它的写作方法可分为对比复调(见对位法)与模仿复调(见模仿)两类。用复调音乐形式创作的乐曲有创意曲、轮唱曲、卡农曲及赋格曲等。

复调音乐的发展脉络

复调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来诠释,由浅入深:

一、织体的对比和模仿

对比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旋律同时出现进行鲜明的对比

模仿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旋律先后出现进行有机的重复

二、承载的时间与空间

多个相同旋律的先后出现体现了音符在时间里的发展和趋向

多个不同旋律的同时出现体现了音符在空间上的立体和架构

三、形式的纵向与横向

同一时间的不同旋律会引发音符在纵向交错中的对立形象

不同时间的相同旋律可强调音符在横向发展中的积持续能量

四、宗教音乐的世俗化

早期的欧洲古典音乐大多出现于教堂,也因其自身本质的严谨规则而得意传。而早期的复调音乐又是以简单的模仿开始的,在经历长期历史的沉淀后,音符中教会的规则渐渐淡化,通过奥尔加农、迪斯康特、考普拉、克劳苏拉等一系列的演变之后,世俗的音乐审美逐渐成为人的思想主流,又在文艺复兴复苏中,渐渐磨灭了中世纪的封建与统治,从而人的思想逐步胜出,音符中的规则与思想也随之从神灵统治进入人类自由。

五、文化的侵略与思想的解放

说到底,音符是人创作的,即便是神的音乐,那也是人写的,只是在中世纪的特定时间内,人类的思想收到了完全的禁锢,因而不敢有自己的想法见解,于是便一味的尊崇神的福音。音符中的尊崇体现于对神的音符的模仿,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必定会渗透一些人的思想,比如圣咏声部的修饰与扩展直到其神圣地位的下降与消亡。人们便是通过对先完全服从-到轻微调整-再到逐渐变化-最终将其消灭这一漫长的沉淀过程来对宗教音乐的思想进行颠覆的。因而模仿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而是通过模仿取得信任,潜移默化的侵略,悄然无息的颠覆,以便最终解放人类的思想。

早期复调音乐的形成

15世纪以前的欧洲音乐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公元5世纪以前的古希腊罗马时期,西方的音乐文化也是从口头传唱的希腊长诗,如《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到古罗马时期罗马人在古希腊音乐的原有基础上扩大了音乐的演奏规模。

第二时期是中世纪的音乐文化,是指公元5世纪至13世纪,出现在中世纪的格里哥利圣咏,产生了复调音乐。

第三时期是到公元十五世纪的文艺复兴早期,音乐文化呈现出越来越世俗、明朗和感情化的倾向,复调音乐进一步发展。

复调音乐的发展历程与特点作文

两段或两段以上同时进行、相关但又有区别的声部所组成,这些声部各自独立,但又和谐地统一为一个整体,彼此形成和声关系,以对位法为主要创作技法。

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时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复调音乐的体裁:卡农、创意曲、赋格、经文歌、复调尚松、坎佐纳等。

早期复调音乐的发展及特征

文艺复兴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在这时期,音乐的特点是逐渐变化的。早期文艺复兴音乐作品主要是对第三间隔的依靠作为和音。从12世纪开始的复调音乐在整个14世纪变得更为细致而不依靠声音的表述。15世纪初的音乐趋向简单,声音致力于平滑。到16世纪开始转向古典流派。

14世纪,欧洲中世纪的封建主义制度和理想开始衰退,骑士制度、神圣罗马帝国和教皇统治的普遍的权威走向衰落。

哥特式大教堂建筑艺术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经院哲学受到蔑视。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中心从封建贵族的城堡和采邑转向城市。

城市中手工业生产获得发展,商业贸易日趋发达。中世纪后期的半停滞的、地方化的、非赢利性的经济,逐渐过渡到充满活力的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西方历史上一个新的文明时期开始了。它被称做文艺复兴,约从1300年持续到1650年。

文艺复兴的一些音乐理论家则借助古代的音乐理论来支持自己的一些新的音乐理论观点。瑞士理论冢海因里希·格拉瑞安(HeinrichGlarean,1488-1563)在他的《十二调式》(1547)中,在中世纪8种调式基础上又增加了4种新调式——结束音在A上的爱奥利亚(aeolian)和副爱奥利亚(hypoaeolian),结束音在C上的伊奥尼亚(lonian)和副伊奥尼亚(hypoionian),从而以12种调式取代了传统的八调式系统。他自称已重新建立了阿里斯多塞诺斯的调式体系。

意大利作曲家、理论家维森蒂诺则更为激进。他在《现代实践中的古代音乐体系》(1555)中试图证实,“不仅古代的自然音体系应该存在,而且古代的半音和等音也同样是合理有效的,并阐述在当代复调音乐中如何应用它们”。

16世纪的最后几十年,在卡梅拉塔会社的学者和艺术家“所写的关于古代音乐性质和情感说的一系列论文中,古典复兴的精神依然强烈,它们为这一时期的作曲家对戏剧性的诗歌进行富有表情的谱曲的试验提供了理论基础,而正是这一试验导致16世纪末歌剧的诞生”。

尽管文艺复兴的音乐具有明显的世俗化的倾向,但是仍然与宗教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5世纪,音乐家一般服务于国王或贵族的小教堂(chapel)、教皇的小教堂或大教堂的唱诗班。小教堂是宫廷中主要的机构之一。

为了在宗教仪式中进行各种宗教音乐的演出,教堂需要歌手、作曲家和音乐作品。服务于宫廷的乐师有教士和游吟艺人两类。前者至少是低级教士,后者一般是俗人。

15世纪的作曲家仍然主要是教士类型的音乐家。他们在教堂的学校里受过训练和教育,多数人被培养为歌手,少数成为作曲家。游吟艺人多是演奏乐器的乐手,他们的演奏技艺是以师徒的方式传授的。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音乐风格和创作技法有了新的发展。文艺复兴的音乐作为中世纪音乐的进一步延续,它继承了中世纪已积累起来的一些音乐成果,另一方面面临着新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精神,它在传统基础上又有一系列新的突破和发展。

在15世纪的欧洲的音乐舞台上,来自欧洲大陆北方低地的勃艮第作曲家和法—佛兰德作曲家及英国作曲家占据主导的地位,他们培育了一种以宗教体裁为中心的泛欧洲性的音乐风格。

源自14世纪的等节奏经文歌的数量逐渐减少,而定旋律的弥撒套曲成为重要的音乐体裁。15世纪30、40年代文艺复兴音乐风格的一些新的倾向已出现,如三度、六度音程作为协和音程被广泛接受,经文歌和弥撒曲逐渐从三个声部扩展到四个声部的织体,复调模仿手法被偶尔使用。

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年,欧洲的音乐创作有了重要发展。尽管定旋律的创作方法仍然被使用,但是作曲家们开始以一些音乐动机作为音乐的最小的单位形成相互关联的乐句来构成一首作品,模仿手法被系统地运用,在以复调模仿为主的作品里间或出现对比性的和声式织体部分的安排被普遍采用。对于丰满和声的追求和模仿手法的采用,使音乐的各个声部相互协调显得重要起来。

从中世纪延续下来的在已有的固定声部基础上,先构成一个二声部的框架(固定声部与高声部),其他声部再依次添加上去的创作方法退居次要,而几个声部同时创作的新方法逐渐成为主流。意大利音乐理论家彼德罗·阿龙(pietroAaron,1489-1545)在1524年的一篇论文中推荐了这种新的方法。

复调音乐的基本特点

1、单声部音乐:只有一个旋律的乐曲如无伴奏的独唱、独奏、齐唱等;

2、复调音乐:是在和谐的前提下,几个曲调参差进入,它们既相互配合又独立发展的一种乐曲,复调音乐在巴赫手中,达到了高度完美的境界。

3、主调音乐:是指一个声部演奏主旋律,其余声部用和声给主旋律陪伴奏的一种音乐。海顿是主要代表人物。

4、纯音乐--是完全靠音乐语言,而不是借用任何标题来表达作品的内容。

5、标题音乐--是根据一定的主题构思并用标题暗示中心内容的器乐曲。

6、轻音乐--指轻快活泼、通俗动听、结构短小的音乐,是与严肃的古典音乐相对而言的。

7、爵士音乐--是一种通俗的舞曲性质的音乐。

复调音乐的发展历程与特点是

西方音乐史的时期划分及其音乐风格:

1、古希腊古罗马音乐时期(公元前8世纪一公元4世纪)

音乐风格:亲近自然,遵循人类自身规律一一诗歌舞三位一体。

2、中世纪音乐时期(从公元5世纪一公元14世纪)音乐风格:宗教音乐占统治地位。

3,文艺复兴音乐时期(15世纪一17世纪)一音乐风格:宗教音乐为主,世俗音乐有所发展。

4、巴洛克音乐时期(17世纪一18世纪中叶)。音乐风格:气势恢宏,音响宏大,宗教音乐为主。

5、古典主义音乐时期(18世纪中叶一19世纪初)

音乐风格:严谨均衡,宗教世俗音乐平分天下。

6、浪漫主义音乐时期(19世纪初一20世纪初)

言乐风格:个性化、求新求异。

7,20世纪音乐(现代音乐)

音乐风格:多元化风格

CopyRight 2023 鼓浪屿旅游 www.59236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闽ICP备14012035号-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