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订机票/酒店|今日推荐

当前位置: 主页 > 旅游攻略

芷江战时地理位置(芷江抗战历史)

发布时间:2023-06-28 22:24

芷江抗战历史

湘西的芷江机场,是1934年蒋介石电谕湘政府在芷江修建的一座飞机场,在抗战中,是国民党政府的前进机场,是盟军远东第二战略机场,芷江机场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不世之功。

日本第一次向中国政府投降的飞机就降落在芷江机场。

芷江抗战历史简介

芷江古城北仰明山西傍水。

古城格局形成于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明洪武六年(1373)...在宋城的基础上拓展二里。石砌城墙建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城墙结构独特,集防御、防洪和商贸三大功能为一体。

后经历朝历代扩修加固,古城“东西广一里有奇,南北袤二里有奇,周五里有奇”,四座城门两两相对形成东、西、南、北四条大街,轴线明晰,谯楼(即钟鼓楼)居中,与四门城楼相互呼应。城内由8街30巷形成市井格局,街巷交错,布局严谨若棋盘,历经数百年少有变易。东、西、南、北街,伞巷,云路街,岩路街,鬼冲,索子街,明山巷,江西街,黄甲街等古街古巷名称至今仍沿用。

北、东、南四城门外建瓮城护卫。抗战爆发后,为“免资敌用”拆除部分城墙。上世纪70年代初,因战备修建防空洞和各种建设,城墙又遭拆除毁坏。但西、北、东三面城墙基础尚存,整个城墙轮廓仍然清晰,且部分墙体相对完整。北门外仍留瓮城基础。

芷江 抗日

“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这是湖南某重要历史纪念坊的一幅对联,其中“一纸降书落芷江”反映的是湖南芷江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芷江1945

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1945年8月21日今井武夫飞抵芷江洽降。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军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芷江抗战历史事件

1、明山。“明山叠翠”是芷江八景之首。明山森林公园,在芷江的北方,距县城10公里,冈峦重复,山明水秀。明山是楚地收录进《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唯数不多的几座名山之一。曾以“缛浓翠色层叠,峰峰相对,岭岭相衔,遥望者但觉如屏风九叠,锦障千层”的“明山叠翠”而闻名于世。明山逶迤方圆几十公里,主峰海拔1008.2米。

2、天后宫。地处潕水西岸、与县城隔河相望的天后宫是内陆最大的妈祖庙,建于清朝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占地3700多平方米,宫中有戏台、正殿、观音堂,左为财神殿,右为武圣殿和五通神殿,全部建筑结构完整。

3、中国侗文化城。位于芷江象狮坡省级森林公园内,距怀化市中心6公里,西到芷江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20余公里,整个景区占地3500亩,阳光、松林、溪流、草滩构成了这里独特而优美的自然景观。

4、龙津风雨桥。自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由名僧宽云带头捐建后,几经圯毁,多次修复,一直是湘黔公路交通要塞,也是商贾游客往来云集最繁华的地方,史称“三楚西南第一桥”。1999年初,龙津桥再次动工重修,1999年11月7日竣工。重新修复的龙津风雨桥全长146.7米,宽12.2米,为当今世界第一大风雨桥。

5、剿匪烈士纪念塔。位于县城体育场之北端,为纪念在湘西剿匪战斗中牺牲的烈士而建。塔高18米,用岑巩白石垒砌。塔身铜板上刻有470位剿匪烈士英名。石碑碑文为先烈的英雄业绩。塔彦青松环绕,四季白花吐艳。

CopyRight 2023 鼓浪屿旅游 www.59236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闽ICP备14012035号-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