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订机票/酒店|今日推荐

当前位置: 主页 > 旅游攻略

艾比湖地理位置特点(艾比湖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

发布时间:2023-06-28 21:58

艾比湖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

准噶尔盆地气候不炎热。

盆地属中温带气候。太阳年总辐射量约565千焦耳/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北部约3000小时,南部约2850小时。盆地北部、西部年均温3~5℃,南部5~7.5℃。盆地东部为寒潮通道,冬季为中国同纬度最冷之地,富蕴1月均温为-28.7℃。10℃以上活动积温3000~3500℃,持续150~170天,无霜期除东北部为l00~135天外,大多达150~170天。年均温日较差12~14℃。

盆地主要自然灾害有冻害和大风。约4~5年有一次较大范围的冬麦冻害,10年有一次较重的果树冻害。牲畜冻害主要发生于盆地中心的冬牧场。盆地北部每年有8级以上的大风天数33~77天,西部70天以上,阿拉山口165天。由于盆地植被覆盖度较大,虽大风天数多,沙丘移动现象却较塔里木盆地为少。

但局部地区,如艾比湖东南沙泉子至托托,有新月形沙丘27座,大风移动沙丘,阻塞交通,危害农田。额尔齐斯河谷亦有沙丘多处,冬季风大,不能形成稳定积雪,春季作物难以生存。

艾比湖萎缩对周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准噶尔盆地边缘平原区

本区为阿尔泰山、准噶尔西部山地和天山北麓山前流水堆积区,面积145609.0km2。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广布,砾石、卵石、粗沙、细沙、粘土、盐土等类型俱全。区内气候干旱,年均温4.0~8.7℃,7月平均气温26.4~34.8℃;年均降水量133.8~202.2mm,一日最大降水量34~44mm;≥8级大风日数为8~56d,风口如阿拉山口达160d。冬季年极端最低气温-32.7~-44.8℃,年降雪日数47~68d,最大积雪厚度15~55cm,季节冻土厚度160~200cm,年最大冻土厚度300cm。由于区内干旱,水源来自发源于山区的河流,受水系在空间分布状况及水文特性的影响,各地貌单元在特征上差异明显。

(一)阿尔泰山前平原

在额尔齐斯河以北的阿尔泰山前地段分布有冲洪积倾斜平原,是由克朗河、布尔津河、哈巴河,以及一些短小的季节性河流所形成的冲-洪积扇联合组成的。海拔450~600m,总体向西南倾斜。扇形地主要由冲积-洪积砂砾物质组成,最薄0.5~1.0m,最厚为10~20m,下伏古、新近纪地层为泥岩。在阿魏戈壁、布伦托海西和西南部,以及额尔齐斯河南岸分布有洪积平原,它的组成物质在表层多是不足1m的砂质壤土,下部为棱角清楚的碎石。地形起伏各地不一,总的来说是由东向西,从北至南,坡降逐渐变小,如阿魏戈壁上部坡降达33‰~65‰,中部为13.6‰~20‰,下部仅5.9‰~10.3‰。地表切割微弱,都在1m以内。在克木齐河口至锡泊渡、乔哈拉、卡拉布尔滚一线以东地区,直抵二台以南分布石质平原。海拔700~1100m,系古生代岩层组成的石质准平原,呈丘陵状,起伏达几十米至几百米。在其中充填有古、新近系与第四系沉积物。

(二)河谷平原及乌伦古湖

主要分布在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谷地内。河谷平原,实际上是它的阶地,由砂砾及土层组成。额尔齐斯河在锡泊渡以下较为开阔。冲积平原位于科克森套和吉木乃一线和阿尔泰山之间,东端到达什巴堤附近。本小区是一个断陷地区,形成沿着额尔齐斯河下陷的狭窄地带,构造上是新生代的沉积区。构成本区的主要地层为疏松的第四系沉积。本区边缘有古、新近纪地层和局部由基岩组成的残丘出露,高度在500m以下,额尔齐斯河在什巴堤附近河流下切30~50m,有三级阶地,高者为基座阶地,最低的一级为堆积阶地,其高差分别为3~5m,9~12m,18~20m。克兰河下游和额尔齐斯河汇合的地段,是现代下沉的地区,可见一片沼泽地。克兰河和额尔齐斯河的河间地上,原来是一片沙地,由于地面下沉,现在已孤立地散布于沼泽地之间。在沼泽地以西,额尔齐斯河的南、北岸只有一级阶地,在布尔津一带高度约3m。克兰河、布尔津河、哈巴河和别列孜河等,从北部的阿尔泰山向南汇入额尔齐斯河,而南部是半干旱的低山和丘陵,因此,额尔齐斯河南北岸的地形有很大的差别,表现为北岸主要是上述支流的冲积平原,由冲积扇或阶地组成,组成物质以砂砾石为主,水源丰富;南岸主要为上升的新近纪和早第四纪的砂岩组成,干旱荒芜。区内河流水量丰富,曲流极为发育,并遗有古河道,广泛分布有河漫滩及低阶地,南岸广大地区覆盖着沙丘。区内是阿勒泰地区主要的农垦区和冬季牧场。乌伦古河谷上部主要为峡谷,向下宽度逐渐增大,最宽处可达8km左右,有三级阶地,高度分别为30m,20m,4~5m。河谷平原主要是高河漫滩和低阶地,土层厚1.5~6m不等,下伏砂和砾石。自杜勒乡以下谷地开阔,河漫滩与低阶地宽达4~7km,切割微弱,下伏古、新近纪地层。乌伦古河流入的湖口三角洲地形平坦,近湖岸地下水位高,生长芦苇等。三角洲的河流冲积层受西风吹蚀堆积形成沙丘,在福海县北部和东部发育西北-东南走向的垄岗沙丘,乌伦古河三角洲上有红柳沙包。乌伦古湖萎缩形成湖积平原,地形坡度<1°,组成物质以细土为主,含盐碱。乌伦古湖属于断陷湖。在晚第四纪才形成乌伦古湖和吉力湖两个年轻的湖泊,这两个湖泊之间有一条宽30m、深4.5m的水道相通,吉力湖水面海拔470m,一般水深3.5m,最深处超过15m,乌伦古湖水面海拔为468m,深度超过20m。乌伦古湖东北部发育沙嘴,并有两个潟湖型湖湾(毛德华,1983)。

(三)河间平原

界于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之间的地区,区内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仅150cm左右。地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坡降4.4‰,切割深度在0.20~1.10m之间,下伏的古、新近纪地层埋藏很浅或出露地表。阿克达拉台地地形平坦,第四纪堆积物仅30~65cm,经风蚀表土,台面卵、砾石遍布,下伏古、新近纪泥岩地层。

(四)准噶尔中部平原

位于乌伦古河南岸,其南部和东部均与沙漠相邻,西为成吉斯汗山前平原。为由古、新近系组成的基底平原。这里降水量少,地表径流很少,地面切割微弱,基本属无径流区。地面平缓地向南倾斜,主要是由古、新近纪泥岩组成,呈砾漠或泥漠景观。区内原始构造地面很平坦,但经地貌外力作用后,可见许多大小洼地,大者深达150m以上。洼地的底部有龟裂地,或小沙丘。在平原边缘地带,流水较活跃的地方,切割较强,形成各种奇特的桌状山景观。乌伦古湖以南平原地势略有起伏,高差在数米内,可见一些洼地。区内古、新近纪泥岩含盐量为18.44g/kg,其风化物含盐量高达99.17g/kg,因此,易发生盐渍化。区内构造上属准噶尔北缘凹陷的一部分,古、新近纪地层广泛出露,早、中更新世时为乌伦古河的三角洲,沉积由1~2m厚的砂砾石或砂层组成,多白色石英粒。三角洲沉积分两部分,南部遗留的古河道呈东南一西北向,显示从卡拉麦里山西北麓古三角洲延伸而来;乌伦古河的另一个古三角洲,其顶点位于卡拉布尔滚地区,高出乌伦古河60~70m,构成乌伦古河的高级阶地。这些古三角洲上有深切的河道通向西南,与古玛纳斯湖盆相连。

(五)准噶尔西部山前平原

吉木乃盆地、和布克赛尔断陷盆地、加依尔山—谢米斯台山麓地带,为冲积、洪积扇倾斜平原。上部为砾石、粗砂;下部为粉砂、粘土,地表切割微弱。在和布克赛尔盆地的冲洪积扇前缘有泉水溢出,发育了两条东西向延伸的沼泽带。泉水汇集成河,通过南部丘陵地,在谢米斯台山麓注入和布克河,和布克河流至和什托洛盖向东展开,形成了一个复合三角洲,它由几个三角洲叠套而成。三角洲上部由砾石夹砂层组成,坡降大,河流切割强烈;下部为粉砂粘土,坡降小,地表平坦,并生长大片胡杨林,是较好的农垦区。在萨吾尔山、谢米斯台山以东一带,发育石质洪积平原,主要为北东—南西向展布,由中、新生代砂岩、泥岩组成,地层近于水平,地表平坦、切割微弱,但暴雨形成的冲沟发育,并从附近携带洪积物堆积其上,表面覆盖了薄层残积、洪积物。本区干燥剥蚀与风蚀作用强烈,由于地层近水平,岩层软硬相间,又经过地质时期洪水切割作用,以及现代强大的风蚀作用形成了大片的风蚀戈壁及风棱石、风蚀洼地、风蚀槽等。在乌尔禾一带,湖相地层经洪水切割和强烈风蚀作用形成雅丹,有类似城垒、宫殿、战车、街坊、方山和塔状地形,形态多姿,相对高为15~30m,干旱,几无植被,有魔鬼城之称。巴依努勒至夏子街一带高平原位于夏子街以东,海拔600~900m。在古生代基底上覆盖着中生代和古、新近纪平整的地层,部分地方中生代地层露出地表。本区有宽缓和穹形丘陵,如德仑山即为穹形构造,顶部露出中生代地层,高处达1184m。由发源于附近高地的溪流切割为许多浅宽谷地,底部覆盖洪积冲积物,一般高原地面受剥蚀后残留古、新近纪地层的松散砾石和粗砂,在较大的干谷或洼地底部有砂层或零星沙丘。和布克河三角洲北起谢米斯台山口,南至玛纳斯湖盆,以和什托洛盖为顶端,向东南方展开。三角洲顶部一带水流散失较多,中游以下河道在洪水期才有少量水流。由砾石夹砂层组成的老三角洲不仅高峻、倾斜,而且多沟谷;现代三角洲中下部有大面积的细土平原,但厚度仅数米,其下为古、新近纪地层,近玛纳斯湖的部分有半固定沙丘。

(六)天山北麓山前平原

南为天山,北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界准噶尔西部山地,东到木垒东北的考克塞尔套山麓,东西长达730km余,南北宽为30~50km。冲、洪积平原由许多冲、洪积扇联合组成。一般说来,平原上部由砂、砾石组成,坡降大;下部为粉砂,细土平原,地表平坦,并有干河谷,盐渍化强烈。

1.精河至乌苏一带平原及艾比湖盆

包括奎屯河细土平原和准噶尔西部山地南麓的洪积平原。构造上属艾比湖凹陷,亦是准噶尔盆地南部中新生代沉积洼地的一部分。在西部最低洼的地方形成了艾比湖,湖面高程为197m。主要由冲积平原和湖积平原组成。奎屯河、四颗树河、精河等河流携带物堆积于山麓形成冲洪积扇并组成平原,宽度西部为20~25km,东部为30km。古老的冲洪积扇均为冰水沉积所造成,其上分布着较大的砾石,在四颗树河的上部阶地上有薄层黄土状土覆盖。奎屯河出山口后形成了一个砂质的干三角洲,古老的奎屯河出山口后流向西北,后因卡因迪克构造隆起,使古奎屯河三角洲形成高9~20m的陡坎,在乌苏老西湖地区发育有5~6级阶地。

艾比湖的形状似长椭圆形,长55km,宽20~30km,面积1070km2,水深平均小于2m,湖水矿化度很高,如大湖的西岸达55g/L,湖的西南岸有盐层聚积。从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湖面明显地缩小,过去存在于东北岸的小岛已演变成为半岛。在湖水环流作用下于湖的西部形成了一个沙嘴,将湖泊分隔为两部分。

2.玛纳斯至乌鲁木齐一带平原

位于奎屯河与阜康之间,南为天山,北为沙漠。区内有巴音沟河、塔西河、呼图壁河、昌吉河、乌鲁木齐河等较大的河流,大多流到沙漠边缘,其他众多的小河在山口很快下渗而断流。河流通过前山山间纵谷时,发生大量的沉积。巨型砾石首先沉积,河流到达本区,物质颗粒较小,砾石冲积洪积扇带较窄。玛纳斯河山口砾石冲积扇较宽,也只有10km左右。在安集海附近砾石冲积扇只有2~3km,细土平原一般较宽阔,在沙湾下野地一带宽达40km以上,由砂质粘土组成,上覆黄土状物质,局部地区有龟裂地。平原上有很多古河床,有利于灌溉排水。玛纳斯河下游为一片泛滥冲积平原,地形平坦,河曲发育,自然裁弯取直,留下很多牛轭湖,多干河谷,炮台附近,平原宽达20km左右,由三级阶地组成。古老的第三级阶地地势高,引水不易,且有小型沙丘分布;在第二级阶地上,生长着胡杨、沙枣等植物,低阶地高出河床1.5~2m,密生芦苇、苦豆子等喜湿的植物,适于放牧和农耕。在玛纳斯河下游小拐以下,形成鸟足状三角洲。玛纳斯河进入湖区,形成湖积、冲积平原,地表平坦,略向湖心倾斜,玛纳斯湖已干涸,成为新的盐湖,湖北岸、东岸发育有3~4级湖岸阶地,湖东南部及玛纳斯河下游的湖积、冲积平原上发育了固定、半固定的灌丛沙丘,并有风蚀洼地。在小拐以下为玛纳斯河三角洲及古湖相冲积平原,现代三角洲上有一些芦苇分布,干涸的平原经风蚀作用,出现了风蚀洼地,并有零星半固定和固定的丛草沙堆。玛纳斯河、头屯河、乌鲁木齐河等河流形成的冲积扇,地形较平坦,坡度<3°,扇形地组成物质自扇顶往扇缘逐渐变细,上部以砂卵石为主,中部细土物质增多,下部为细土,地下水位较高,出现沼泽化和盐渍化,冲积扇水源充沛,为农田、城镇、工矿绿洲及公路建设发展的良好地方。

3.阜康至木垒一带平原

位于阜康以东,一直延伸到木垒东大石头一带。阜康三工河、四工河等河流水量较大,因此冲洪积平原规模也大。奇台以东除木垒河外无长年的河流分布,由于河流水量很小,洪冲积平原很窄,最宽也不过10km左右,且砾石较小。区内由于受北部沙漠区新构造隆起的顶托作用,平原下部地下水位较高,排水条件较差,蒸发强烈,盐渍化较重。在山麓地带的冲积扇上,如三工河河口、奇台和木垒一带均有黄土或黄土状物质分布。

二、古尔班通古特固定半固定沙漠区

古尔班通古特位于准噶尔盆地腹地,面积45189.39km2,为我国第二大沙漠。沙漠主要由0.1~0.25mm粒级的沙粒组成。区内年降雨量可达70~150cm,冬季并有积雪,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60d,最大积雪深度多在20cm以上,因此,沙漠内部植物生长较好,沙丘上广泛分布着以白梭梭、梭梭、蒿属、蛇麻黄和多种一年生植物为主的小乔木沙质荒漠植被。植被覆盖度在固定沙丘上可达40%~50%,半固定沙丘上为15%~25%,沙丘间低地植被覆盖度较沙丘上高,流动沙丘仅占沙漠总面积的3%。沙漠区冬季的稳定积雪,可防止大风吹蚀沙粒物质。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是优良的冬季牧场。沙漠北部主要是南北走向的树枝状沙垄;南部为蜂窝状、复合沙垄、新月形沙丘及丛草沙丘;东部分布着复合型沙垄、格状沙丘和线状沙垄等。沙丘高度一般在50m以下。沙漠中部及三个泉南部的沙丘超过50m,个别高达100m,主要是半固定和固定沙丘,部分为流动沙丘。沙垄的排列明显地受着风向影响,有着地区上的差异:沙漠西部多作西北—东南走向;广大沙漠的中部和北部,大致作南北走向;沙漠东部转为西北西—东南东走向。在沙漠的西南部还分布有固定和半固定的沙垄蜂窝状沙丘和蜂窝状沙丘。流动沙丘主要在沙漠东北部的阿克库姆和沙漠东南部霍景涅里辛沙带的最东端,多属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在三个泉子干谷以北有阔布北沙漠及其东部和北部延伸到乌伦古河边的阿克库姆沙漠。沙丘类型主要为纵向沙垄和丛草沙堆,局部地方有新月形沙丘。沙丘的高度一般均在20m以下,南部局部可见高达50m左右。沙子颗粒较大,粒径在0.4~1.0mm的砂粒占60%左右,粒径0.25~0.4mm的占25%;粒径在0.1~0.25mm的只占15%,而后一类粒径的砂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则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本沙区砂粒主要为粗颗粒的白色石英砂,证明本区沙源不是来自天山,而与阿尔泰山前的沙源结构相似。区内植物较多,多为半固定沙漠。沙丘之间有一系列风蚀地形。在哈巴河、福海、精河县等地,受风积作用形成一些沙丘,类型主要为新月形、沙链等,高度<3m,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生长梭梭、蒿子等植物。在奎屯河与玛纳斯河的河间平原北部小拐一带,原为巴音沟河和玛纳斯河古老的冲积平原,经长期风积作用形成沙漠,其中在沙门子与小拐之间,长35km、宽10km的地带,沙丘比周围略高而密集,分布着蜂窝状沙丘,高度在20m以下。沙丘带的边缘以垄状沙链为主,下野地附近,沙垄高10m左右,间距200~500m。沙地上生长梭梭、三芒草及多种短命植物,具有良好的放牧条件。近年来本区的梭梭遭受严重的砍伐,沙丘活动性增强了。区内沙粒物质丰富,春、秋季节多大风,保护植被,提高植被覆盖度,防风治沙,是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艾比湖面积的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1、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南北最宽处520千米,东西最长处1400千米,面积约40多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也是世界十大盆地之一。

塔里木盆地

2、陕甘宁盆地

陕甘宁盆地又称鄂尔多斯盆地,以前习惯于称呼黄土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后来是地质学上重视它,称之为盆地,其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面积居中国盆地第二位,也是世界十大盆地之一。

陕甘宁盆地(鄂尔多斯盆地)

3、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是中国著名红层盆地,位于四川省东部、重庆市大部分、贵州北部、云南东北部,长江上游,面积26万余平方公里,占四川省面积的46%,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

四川盆地

4、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盆地,平均海拔为4000米,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属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四周被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与阿尔金山脉所环抱,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

柴达木盆地

5、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位于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西侧为准噶尔西部山地,东至北塔山麓。南北宽450千米,东西长700千米,面积18万平方公里(一说30万平方公里),沙漠占30%,地势向西倾斜,北部略高于南部,北部的乌伦古湖(布伦托海)湖面高程479.1米,中部的玛纳斯湖湖面270米,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189米,是盆地最低点,准格尔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也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

准噶尔盆地

6、银额盆地

银额盆地东起银川市西部-西至额济纳旗(主要在内蒙古西部), 面积约12万3千平方公里,地貌以沙漠、戈壁为主,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其中的阿拉善沙漠8万平方公里(包括三个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

银额盆地

7、湖北盆地

湖北盆地,也称两湖盆地(湖北湖南相连的盆地)、荆楚盆地、楚湖盆地,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左右,主体在湖北省、延伸到湖南省北部洞庭湖平原,北方和东方是广义大别山脉(桐柏山-大别山及其余脉),正北是大洪山,西北是大巴山脉(武当山和大巴山等)及其相连丘陵,西为巫山山脉,西南为武陵山脉,南部为雪峰山脉东北部,正南为雪峰山脉和幕阜山脉的低落地带(也是隆起带),东南和东方下部为幕阜山脉,东方通过长江谷地带与安徽安庆市相连,北方通过随州走廊与西北方的南阳盆地相连,南部通过长沙走廊与湘中盆地(群)相通。

湖北盆地

8、晋陕盆地带

晋陕盆地带面积10余万平方公里,从东北部的太原盆地(面积5千平方公里)周围到西南部的灵宝盆地,其中南段主要是渭河断陷沉降盆地带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运城盆地(面积约6211平方公里)、渭河盆地和灵宝盆地,关中平原(3.6万平方公里)在晋陕盆地南段的中部,汾、渭河谷地面积4.76万平方公里。

晋陕盆地带

9、湘中盆地群

湘中盆地群的边界式界定范围是:北方是洞庭湖平原,东北方是幕连九山脉、东方是罗霄山脉,西方是雪峰山脉,南方是南岭,中部是湘中盆地,散布很多丘陵,因此也称 "湘中丘陵盆地",面积可能有十万平方公里,其中衡阳盆地和邵阳盆地最大。

湘中盆地群

10、吐鲁番盆地

吐鲁番盆地中国最低的内陆盆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是天山山脉东段南坡的山间断陷盆地,北为博格达山,南为库鲁克山,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如果以周围山脊线为界,面积50140平方公里,其中低于海平面以下的面积有4050平方公里,盆底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5米,是中国大陆的最低处,盆地边缘群山环抱,最高的博格达峰终年积雪。

艾比湖的特征

都有。

准噶尔盆地位于北纬43°30′—48°30′,东经82°05′—90°57′之间,东北为阿尔泰山,南部为北天山,是一个略呈三角形的封闭式内陆盆地,东西长700千米,南北宽370千米,面积38万平方千米。盆地呈不规则三角形,地势向西倾斜,北部略高于南部,盆地一般海拔400米左右,东高(约1000米)西低,北部的乌伦古湖(布伦托海)湖面高程479.1米,中部的玛纳斯湖湖面270米,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189米,是盆地最低点。盆地南缘冲积扇平原广阔,是新垦农业区,面积4.9万平方千米。

盆地水汽主要来自西风气流。降水西部多于东部,边缘多于中心,迎风坡多于背风坡。盆地冬季有稳定积雪,冬春降水量占年总量30%~45%。除额尔齐斯河为外流河外,盆地其他河流均为内陆河,以盆地低洼部位为归宿。河流补给主要来自山区,春季平原融雪水亦有补给。按河流出山口处流量计算,共有年径流量210亿立方米(不包括伊犁河及塔城盆地河流),其中额尔齐斯河流出国境水量100亿立方米。

艾比湖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是什么

准噶尔盆地(英文Junggar Basin;“噶”为gá),位于中国新疆的北部,是中国第二大的内陆盆地。准噶尔盆地位于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西侧为准噶尔西部山地,东至北塔山麓。盆地呈不规则三角形,地势向西倾斜,北部略高于南部,北部的乌伦古湖(布伦托海)湖面高程479.1米,中部的玛纳斯湖湖面270米,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189米,是盆地最低点。盆地西侧有几处缺口,如额尔齐斯河谷、额敏河谷及阿拉山口。西风气流由缺口进入,为盆地及周围山地带来降水。

盆地西部有高达2000米的山岭,多缺口,西北风吹入盆地,冬季气候寒冷,雨雪丰富。盆地边缘为山麓绿洲,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温暖期约140~170天,栽培作物多一年一熟,盛产棉花、小麦。盆地中部为广阔草原和沙漠(库尔班通古特沙漠) ,部分为灌木及草本植物覆盖,主要为南北走向的垄岗式固定、半固定沙丘,南缘为蜂窝状沙丘。

盆地南缘冲积扇平原广阔,是新垦农业区。发源于山地的河流,受冰川和融雪水补给,水量变化稳定,农业用水保证率高。除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外,玛纳斯、乌伦古等内陆河多流注盆地,潴为湖泊(如玛纳斯湖、乌伦古湖等)。北部的阿尔泰山区盛产黄金。

艾比湖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 地理题

准噶尔盆地位于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略呈三角形,东北及西北以中苏、中蒙国界为限,北接阿尔泰山山地草原针叶林区,东南与阿拉善高原温带荒漠区为邻。

准噶尔盆地。土地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其中戈壁约12万平方公里,沙漠约6万平方公里.B分为两个平原区:

(1)北部平原,北起阿尔泰山南麓,南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缘,特点是新生代地层薄,戈壁广布,风蚀作用显著,形成大片风蚀洼地;

(2)南部平原南起天山北麓,北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缘,实际上还可分为两个带,北带主要是沙漠,南带主要是戈壁,两者之间则为土质平地和绿洲。位于盆地中心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固定、半固定沙丘占绝对优势,流沙仅占3%左右,植被以超旱生的半灌木和小半灌木为主,梭梭、白梭梭等超旱生无叶小乔木也占有显著地位。植被覆盖度在固定沙丘为40—50%,半固定沙丘约20%.丘间低地的牧草生长良好,但由于夏季缺饮用水,主要作为冬牧场。

艾比湖面积变化特点及原因

艾比湖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大盐水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湖面面积1200平方公里,如今湖面已经萎缩至500平方公里左右,湖滨地区荒漠化程度加剧,成为中国西部沙尘暴主要策源地之一,直接威胁到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和新亚欧大陆桥的安全运行。

艾比湖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准噶尔盆地位于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西侧为准噶尔西部山地,东至北塔山麓。盆地呈不规则三角形,地势向西倾斜,北部略高于南部,北部的乌伦古湖(布伦托海)湖面高程479.1米,中部的玛纳斯湖湖面270米,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189米,是盆地最低点。内有中国八大沙漠之一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盆地西北侧有几处缺口,如额尔齐斯河谷、额敏河谷及阿拉山口。西风气流由缺口进入,为盆地及周围山地带来降水。

艾比湖面积季节变化大的原因

精河鸭子湾风景区,

位于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艾比湖东南岸,

景区是由几条河流汇集至

保护区缓冲区沙漠腹地而形成,

鸭子湾区水域面积约600余亩。

因野鸭及候鸟栖息较多、

环境独特而得名。

每年鸟类繁殖和迁飞的季节,

聚集的天鹅、白鹭、黑鹳、

大雁、野鸭等水鸟多达数万只

CopyRight 2023 鼓浪屿旅游 www.59236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闽ICP备14012035号-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