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订机票/酒店|今日推荐

当前位置: 主页 > 旅游攻略

蓝田书院具体位置(古田蓝田书院介绍)

发布时间:2023-06-28 21:17

古田蓝田书院介绍

1、朱子理学文化朱子是朱熹的尊称。朱熹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出生在福建尤溪,长期在闽北讲学,他的理学又称“闽学”,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朱熹晚年因朝廷党争,受到奸党迫害,为避“伪学”之难,应古田门人的邀请,来到古田讲学,同时又培养了一大批当地门人,还在许多地方留下诗文墨迹。后来时过境迁,党禁解除,他的理学被奉为金科玉律,他的文集《四书集注》及经学注释成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依据和教科书。当年朱熹先后在古田十多个书院讲学,理学文化的中庸和谐理念在古田深深扎根。同时,朱熹处处为人师表,以其深邃的思想,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品以及修身养性的大家风范,清廉俭朴的生活习惯,为古田士人学子乃至普通老百姓树立起完美无瑕的圣哲形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知识传承者,对古田的教育起到良好的主导作用。

2、圆瑛文化圆瑛是古田平湖端上村人,19岁出家,担任过九届的中国佛教会领袖。他毕生弘法利生,布道施济,爱国爱教,备受佛教界的推崇。圆瑛虽然是出家人,但他又是一个积极爱世的社会人。他的人生轨迹,与国家存亡、社会变革、民族兴衰、人民苦乐紧密相连。他把宗教与政治、佛教与儒教相联系,进行不断的融汇和升华,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也就是圆瑛文化。圆瑛文化的实质是治心和济世。就是无家,无我。他主张入世救世,以大乘佛教义理的实践,匡正人心,积极生活。他认为,时局动荡,连年战争,乃是“我”字作怪,倘若人人能以“无我”之心,报国济世,则家家和睦,社会和谐。圆瑛文化的特点是博大精深。他认为佛儒教理同归一辙,佛教与儒教在理论上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他把释迦牟尼佛学与中国的儒学相结合,并创造性地把它们融会贯通,让佛儒和谐相处,继承和发展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近现代佛学体系,使佛学理论更加通俗化、社会化,更容易被大众普遍接受,因而把近现代中国佛学理论推向一个新的境界。圆瑛有一首诗这样说:“入世犹垂忧国泪,居山横作感时诗。”他就是用佛教的理念,匡正人心,净化心灵,实现报国志向,这种精神对我们来说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陈靖姑文化陈靖姑是福州下渡人,后嫁到古田,其间帮助当地人做了很多好事。她一生扶危济困,惩恶扬善,是海内外共同敬仰的“妇女、儿童保护神”,她“舍身祈雨,舍己为人”的精神对我们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安定稳定还很有现实意义。陈靖姑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福建先民到台湾,渡海不易,求生维艰,故祈求他们随身带来的神明临水夫人的保护及庇佑,得以渡过彷徨无依的时刻和精神恍惚的日子。为此,陈靖姑信仰不断繁衍,信徒不断增加,寺庙不断增建,遍及台湾各地。自两岸开放探亲之后,开启了宗教信仰——陈靖姑寺庙进香的大门。自一九八五年始就有许多台湾香客到古田临水宫进香,捐建香客楼。现在古田整个临水宫建筑风格,木雕、对联、故事传说,《闽都别记》里重要故事情节,都是古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库区文化古田县是全国少有、福建仅有的移民县份,古田库区是古田最大的县情。古田人民为国家建设两次奉献美好家园,是一种非常伟大的壮举。体现了古田人民顾全大局,勇于牺牲的精神。“一五”建设期间,国家建设两个大型水库,其中之一就是古田溪水库,1958年开始建水库时,全县人口16万,移民4万多,淹没了一个城关,两个乡镇。当时水库、水电站建设的设计方案和投资运作等均由中央决策,新中国领导人朱德、陈毅、谢觉哉等来游湖、视察时留下许多壮丽的诗篇。1994年,温家宝视察古田,称赞古田人民有两种精神,一是奉献精神,二是苦干精神。随着古田两次移民、两座水库的建成,我们现在拥有了美丽的翠屏湖和金钟湖,翠屏湖边有极乐寺,是圆瑛文化的载体,翠屏湖边有溪山书画院,是朱子理学文化的载体,翠屏湖附近的临水宫是陈靖姑文化的载体;在翠屏湖畔,儒、道、释三教俱全,湖底、库边有许多美丽故事的传说,为翠屏湖增添了浓厚的人文色彩。

5、食用菌文化古田几十万人,经过几十年的生产、实践、创新所形成的食用菌产业,是古田经济的一大特色,是我县的支柱产业。古田人民在发展食用菌产业过程中,率先突破食用菌技术,试验成功瓶栽银耳,先后取得了银耳、香菇袋栽和竹荪生料栽培,荼树菇栽培四大技术突破。2007年,被中菌协授予“中国食用菌之都”的光荣称号。食用菌发展,改变了古田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形成了“崇尚科学,不断创新”的精神值得发扬光大。

蓝田书院游记

书院位于蓝田县白鹿原,是白鹿原上一处人文精神高地。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石,百年云阁书院为依托,结合当下主流文化,追求做人教育的理想。

云阁书院的老师将悉心指导孩子们完成揖礼、正身、上箭、开弓等环节,体会中国传统弓箭和礼仪的和谐之美,感悟寓德于射、寓礼于射、寓教于射的思想精髓。

穿汉服,

入泮礼,

习射礼,

体验传统文化。

古田县杉洋镇蓝田书院

余复,福建宁德古田一都三阳(今杉洋镇杉洋村)人,字子叔。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1152),卒年不详。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庚戌科状元。余复为宋光宗朝第一位状元,也是闽东状元第一人,人称“余状元”。

余甸,字田生,初名祖训,字仲敏。福建福清人。顺治十二年(1655年)出生,南平籍人,移居福州南台钓龙台畔。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进士。巡抚张伯行开创鳌峰书院,延聘余甸前往主持。历官四川江津县,雍正二年闰四月任山东按察使,十一月被召回,敢于触怒年羹尧,“直声满天下”。官至顺天府丞

蓝田书院作文

1.建溪书院。位于龙文区朝阳镇翁建社,为龙文区最早的古书院,毁于民国洪灾。清光绪《漳州府志》载:“建溪书院,在二十二都翁建社,洪武二十二年乡人苏廷贵建。国朝乾隆二十一年,绅士王天柱等捐修。”建溪,是九十九湾的古代名字,它在翁建的海潮堂前一分为二:一路主干流向西,一路翁建港(今遗迹仍存)向东南。相传“海潮堂”曾是朱熹的讲学处,相传是由于朱熹的感召力而形成了村庄,人们感其德,故名“翁建”——晦翁所建。

建溪书院原址不详。根据古书院常与庙堂结合的特点,其原址可能就是“海潮堂”——如今九十九湾边上的翁建桥边。

2.芗江书院。位于九十九湾入口处内林社内,明代府志载其始建名字为“龙江书院”。清光绪《漳州府志》载:“芗江书院在二十三四都翰林社,即文公祠也。洪武二十三年初,守钱古训、令刘孟雍创。祀文公,以陈淳、黄榦、刘宗道配。正统间,守甘瑛修,嘉靖二十八年令林松修,岁入威惠庙租银十两,今现存。”

值得注意的是,始建于宋嘉定年间的漳州芝山书院,最早也叫“龙江书院”,两同名书院之间,也许存在着某种渊源。另外,府志的记载有三个重要信息:一是芗江书院由漳州知府与龙溪县令创办,正统年间又由知府、县令重修,每年还有经费纹银十两,可见该书院很可能是为数极少的官办书院;二是芗江书院同时也是朱文公祠;三是清光绪年间书院还存在。据说毁于民国年间的洪灾,具体地址不详。

3.慧山书院(慧眼山房)。位于蓝田街道梧店社好景山次峰(今景山公园),毁于清代。慧山书院一名并未录入方志,只有古迹记载的慧眼山房。清乾隆《龙溪县志.古迹卷》:“慧眼山房在好景山次峰慧山之上,明陈天定买山种松、著书其中。后祀陈天定遗像,下有贤人泉……”

慧山书院是后人对位于慧山两处学堂的统称:一处是明隆庆年间,陈氏族人在慧山山麓修筑的、供子弟修文习武的“学顶社”;二是天启年间,吏部郎中陈天定在慧山慧眼岩左侧所筑的慧眼山房。

4.邺山书院。位于古江东桥西岸溯北溪三四里处,始建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毁于清末。该地隶属龙文区朝阳街道科坑社区。

清代《漳州府志》载:“邺山书院,在邺侯山,明詹事黄道周讲学于此,中建讲堂,撰讲仪,具琴瑟钟鼓,四方之士从游者数百人,后圮。”邺山书院是崇祯年间黄道周创办的书院,岁久尽圮。清乾隆年间巡道单德谟重建讲堂,进士黄宽任江西崇义县令,假归后在邺山书院掌教20年,后因兵燹渐荒废。今仍遗十一处的摩崖石刻:黄道周题“蓬莱峡”、“芙蓉峡”、“道不绝风”、“墨池”和“游磬”,黄宽题“黄岩洞”、“静如太古”;黄可润题“得珠”、“冠峰”、“蕉叶” ,单德谟题“吾道南来”。

蓝田书院历史

蓝田玉,1937生,广东茂名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华南师院中文系。历任海南师院教研组长、中文系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及副院长、院长,教授。海南省社科联副主席,中国作协海南分会副主席。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专著《文学概论》(合作)、《文学概论例释》(合作)、《美丑统一,刻意求真》、《隔不断党的声音,攻不破的铁壁铜墙》,小说《第一夜》、《我的母亲》,散文《人民的诗人》,诗歌《赞东山岭》、《中秋赏月》、《游东坡书院》等。

?蓝田玉教授长相儒雅,待人和霭可亲,一副长者风范。但其实他内心深处饱蕴正气,遇不平之事,会仗义而生。

蓝田书院在梅州哪里

田家炳是香港著名企业家、慈善家、教育家。曾在国内捐资修建过多所学校,在陕西省的有陕西师范大学田家炳书院,白水县田家炳实验中学,蓝田县田家炳学校等。

古田蓝天书院

当我正在这边坐着的时候,却发现你们正在不远的地方休息。抬头看看天上没有云彩呀,为什么会落下这点点的雪花般的白鹭。

咏白鹭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白鹭的诗,是宋末元初人陈普五岁时的作品。诗句简洁如画,形象生动。

陈普,字尚德,号惧斋,世称石堂先生。南宋淳佑四年(1244年)生于宁德二十都石堂(今属蕉城区虎贝乡文峰村)。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家,其铸刻漏壶为世界最早钟表之雏形。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陈普幼年励志发奋苦读,览四书五经。长大后,陈普潜心探研朱熹理学。咸淳初,投苏州大儒韩翼甫在浙东崇德书院就学,韩翼甫并将爱女玉蝉许配他。

咸淳七年(1271年),蒙古兵南下,陈普遂隐居于石堂山,终日以穷经著述自娱。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宋亡,陈普以宋遗民自居,誓不仕元。元廷曾三次诏聘他为福建教授,均坚辞不就。他在石堂山(今属虎贝乡文峰村)仁丰寺里设馆倡学,招徒课艺。四方学子负笈从游者岁数百。在教学上,陈普力倡理论联系实际,治经“不贵文词,崇雅黜浮”,而“必真知实践、求无愧于古圣贤”。在其教导影响下韩信同、黄裳、杨碗、余载等人,皆为当时学以致用的理学名士。在精心教学,辅导学生成才的同时,陈普还精研数理。其间,他反复钻研聚铜铸刻漏壶,经无数次反复试验,终于第三年制成。此壶“应时升降,纤毫无爽”。当时福建布政司曾下令府城依此铸造,放在福建谯楼(即鼓楼)报时。

陈普怕元廷加罪,遂隐游古田、屏南、政和一带山区十二年。嗣后,他在政和兴办德兴初庵书院,又主讲建阳云庄书院、福州鳌峰书院、长乐鳌峰书院。所至之处,学者抠衣而来,不绝于途。其间,陈普应刘烁之请,为重修建阳考亭撰写《修考亭记》,并编修黄榦、杨复二家《丧礼》及朱熹有关撰著,分十卷刊行于世。陈普博览群书,精研诸子百家,博闻广见,多才多艺。自六经外,他还熟谙律吕、天文、地理、历数之学,精于阴阳玑衡之说。

延佑二年(1315年),陈普病逝于莆中,由其亲属扶枢归里,葬于石堂山。邑人缅怀其兴学育才之功绩,祀之乡贤祠。

古田县蓝田书院

望云草室

望云草室位于连城县新泉乡新泉村。原系张氏家祠书院,砖木结构的厅堂建筑,建筑面积583.3平方米。旧址附有工农妇女夜校、士兵调查会址、官庄农民调查会址。民国十八年(1929)12月,红四军为召开古田会议,在新泉进行了为期10天的政治、军事整训和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工作。毛泽东、朱德、陈毅和前委机关驻此。毛泽东亲自指导创办了工农妇女夜校,还召开了士兵调查会和官庄农民调查会,起草了古田会议决议案。

CopyRight 2023 鼓浪屿旅游 www.59236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闽ICP备14012035号-8 网站地图